时间: 2025-05-10 10:3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5:10
题华亭钱参园池
作者: 姜夔 〔宋代〕
花里藏仙宅,帘边驻客舟。
浦涵沧海润,云接洞庭秋。
草木山山秀,阑干处处幽。
机云韬世业,暇日上夷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秘而美丽的仙境:花丛中藏着仙人的居所,帘子旁停着客人的小船。水面浩淼,波澜壮阔,秋天的云彩连接着洞庭湖。山上的草木生机勃勃,栏杆边显得格外幽静。诗人寄情于此,思考世间的种种,闲暇之际,心境悠然自得。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雨,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书法家。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清幽的景致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理想。姜夔的创作多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追求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政治动荡,诗人内心有着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便以“花里藏仙宅”引入主题,结合“帘边驻客舟”,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似乎在暗示有志之士如同访客一般,寻求着心灵的寄托。接着,诗人以“浦涵沧海润,云接洞庭秋”来描绘自然的辽阔和壮美,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哲理:如同这水天一色,人生的旅途也充满了变化和可能。
“草木山山秀,阑干处处幽”则展现了安静的生活环境,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诗人对于幽静生活的渴望。这种宁静与世俗繁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两句“机云韬世业,暇日上夷犹”,则更为哲理,诗人思考着人生的追求与世间的纷扰,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世俗纷扰的思考与超脱,体现了一种深邃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诗中的“花里藏仙宅”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诗中的“浦涵沧海润”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山中问答》 - 王维与姜夔的诗风相似,都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多偏向于道教哲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这些比较,可以更深入理解姜夔诗中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描绘及其哲理。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姜夔及其作品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