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4:58
下田雨叹
作者: 徐昂发 〔清代〕
古者制田亩,其要维沟防。
崇方与广杀,秩秩悬宪章。
厥田虽沮洳,堤岸峻且强。
水淫不能灾,歉岁成丰穰。
汉时贤守令,此义尚肃将。
奈何千载下,朘剥为循良。
养人乃食人,田事岂所详。
遂使三尺雨,下隰波沧浪。
呜呼匠人职,古法未渺茫。
沟防废不修,万姓罹凶荒。
一言俟采风,吏责非天殃。
古代治理田地,最重要的是维护沟渠和堤防。
方形和宽广的田地,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
即使田地遭受淹没,堤岸依然高大而坚固。
水灾无法造成灾害,歉收的年份也能丰收。
汉朝时有贤明的守令,这个道理仍然被重视。
然而经过千年,治理却变得繁琐而无效。
养活人的是土地,难道田地的事情就不重要吗?
结果使得三尺雨水,变成了滔滔的洪水。
唉,工匠的职责,古老的法则已经模糊。
沟渠和堤防废弃不修,百姓遭受了凶荒。
一言可以采风,官员的责任不是天灾。
作者介绍:徐昂发,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但其诗作以关注社会民生、农业生产著称,常以古法之治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对比为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关注,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诗人对古代治理方式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望,表达了对农民困境的同情与对官员失职的不满。
《下田雨叹》通过对古代田地管理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业政策和管理的深刻反思。诗中开篇便指出古代治理田地的重要性,强调了沟渠、堤防的维护是确保农业生产的关键。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比了汉朝的贤明统治与当代的困境,表达出对农业管理失误的忧虑。诗中所用的“水淫不能灾,歉岁成丰穰”一语,展现了诗人对古法的赞美,认为只要管理得当,就可以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然而,随后的“奈何千载下,朘剥为循良”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古法渐被遗忘,治理的能力与责任感逐渐消退,民众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此外,诗人在描绘田地的同时,也在反映社会的道德沦丧和官民关系的紧张,呈现出一种悲凉的社会现实。最终,诗人通过对古法的追忆与现实的批判,发出了对农民困境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水淫”形象地表现了水灾的泛滥,增强了文学表现力。对比手法则彰显了古今治理的差异,使诗歌更具思考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农业管理理念的怀念与对现实管理失效的批判,揭示了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对民生的影响,反映出诗人对农民生存困境的深切同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治理田地最重要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奈何千载下,朘剥为循良”是什么意思?
诗中“水淫不能灾”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