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23
原文展示: 夏夜二首 其二 张耒 〔宋代〕 受暑若作釜,付之无如何。 岂阴阳知争,变起一刹那。 西风卷屋茅,澍雨如江河。 振衣欲露坐,濯此寒滂沱。 烹鱼晓沽酒,醉卧仰屋歌。 岁月不待人,吾年已蹉跎。
白话文翻译: 忍受暑热如同置身热锅,无奈只能任其煎熬。 难道是阴阳之气在争斗,突然间变化如此迅速。 西风吹卷屋顶的茅草,大雨如同江河倾泻。 抖动衣裳想要露天而坐,洗涤这寒冷的滂沱大雨。 清晨烹煮鱼儿买酒,醉后躺卧仰望屋顶唱歌。 岁月不等人,我的年华已经虚度。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对比暑热和风雨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夏夜为背景,通过对比暑热和风雨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诗中“受暑若作釜”形象地描绘了暑热的煎熬,而“西风卷屋茅,澍雨如江河”则生动地描绘了风雨的突然来临。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受暑若作釜”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中“西风卷屋茅”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暑热 B. 风雨 C. 清晨 答案:B
诗中“岁月不待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喜悦 C. 愤怒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