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0:34
始予卯角来,家君绾铜墨。
县斋多休暇,县圃足戏剧。
虽云嗜梨栗,亦颇窥简册。
弟妹俱孩幼,亲发方如漆。
后予捧檄至,轩盖候广陌。
于时志气锐,门户况烜赫。
郡花照席红,湖柳拂鞍碧。
耆老互问讯,酒饩纷狼籍。
今予挑包过,城郭宛如昔。
高年凋落尽,满眼少朋识。
管子仕瘴烟,屈叟掩泉穸。
荜门访旧师,目暗面黧黑。
买醪与之酌,往事话历历。
既生异县感,遂起故乡忆。
吾翁墓草深,高堂已斑白。
贫居滫髓空,远游温清隔。
二季官海滨,女子各有适。
曾不如何奴,碌碌在母侧。
回思盛壮时,去矣复难得。
因成临川吟,吟罢泪横臆。
我最初从卯角(即清晨)出发,家中的父亲正在绾着铜墨(古代书写用的墨汁)。县里的书斋常有空闲,县里的园圃足以让我玩乐。虽然说我喜欢梨和栗子,其实也常常翻看书册。弟弟妹妹都还年幼,亲情就像刚涂上的漆一样深厚。后来我捧着文书来到这里,车马在宽广的街道上停靠。那时我志气昂扬,家庭的门第也显得光辉灿烂。郡里的花团锦簇,湖边的柳树轻拂我的马鞍。老人们互相询问近况,酒席上的美食纷呈而至。如今我挑着包裹回来,城郭仍如往昔。高年的人都已凋落,眼前满是少有的朋友和识者。管仲在瘴气中做官,屈原的隐居也被掩盖。到荜门去拜访旧师,眼睛模糊,脸色黝黑。买酒与他共饮,往事历历在目。既然身在异地,便涌起对故乡的思念。父亲的墓草已深,高堂也已斑白。贫居在滫髓的空地,远游让温暖和清澈隔开。二季在海滨任职,女子们各有归宿。曾经不再是何等的奴仆,碌碌无为在母亲身旁。回想壮年时光,已去不可得。于是作了这首《临川吟》,吟罢泪水横流。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天池,晚号梅溪。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诗人,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及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关注社会现实,时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发临川》创作于刘克庄晚年,诗人回乡探亲,感慨万千,追忆往昔的辉煌与现状的沧桑。本诗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人生的反思及对亲情的珍视。
《发临川》是刘克庄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的作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故乡的成长经历和对亲情的珍惜。开头几句描绘了诗人孩童时期的欢乐与无忧,父亲的身影和家庭的温暖仿佛在眼前浮现。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示了岁月的流逝,昔日的繁华与现今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深深的失落和惋惜。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故乡和旧友的怀念愈加深切,尤其是对父亲墓草深深的描写更是触动人心,表现出浓厚的孝道和对往昔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人生的哲思。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孤寂,刘克庄将对人生的感慨娓娓道来,充满了人生的无奈与思索。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发临川》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克庄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家君”指的是:
A. 诗人的父亲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老师
D. 诗人的兄弟
“今予挑包过”表达了诗人:
A. 回到故乡
B. 远游他乡
C. 参加宴席
D. 拜访友人
可以将《发临川》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但刘克庄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国家动乱下的悲哀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