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5:18
谒金门
作者: 彭元逊 〔宋代〕
春一点。透得酥温玉软。
唇晕睡花连袖染。
嫣红惊绝艳。
日暮飞红扑脸。
翠被夜寒波飐。
梦断锦茵成堕靥。
宫廊微月转。
春天的气息渐渐浓厚,温暖如酥,柔软如玉。
嘴唇的红晕如同沉睡的花朵,连衣袖上染上了花的颜色。
嫣红的色彩让人惊叹,绝美而艳丽。
黄昏时分,飞舞的花瓣扑打在脸上。
夜晚的寒意如波浪般轻拂,翠色的被子显得格外柔和。
梦境中断,锦绣的草地上留下了皱纹。
宫殿的廊道上,微弱的月光缓缓转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和梦境的破灭,反映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作者介绍:
彭元逊,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宋代诗词中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著称。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谒金门》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诗中运用了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色彩。开篇“春一点”便点明了季节的主题,接着通过“酥温玉软”的描写,表现出春天带来的温暖和柔和感。紧接着的“唇晕睡花连袖染”则将春的美丽与人的容颜相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嫣红的色彩让人惊叹,仿佛是春天赋予生命的色彩,生动而鲜艳。
“日暮飞红扑脸”,描绘了黄昏时分花瓣随风飞舞的情景,给人一种轻柔的触感,仿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接下来的“翠被夜寒波飐”则用翠色的被子与夜幕的寒意形成对比,表现出春夜的温暖与寒冷的交织,给人一种冷暖相宜的感觉。
最后两句“梦断锦茵成堕靥”和“宫廊微月转”则带有淡淡的忧伤。梦的破灭和月光的微弱都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又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一种既欢快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春一点”表达了什么季节的变化?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嫣红惊绝艳”中的“嫣红”指的是什么颜色?
A. 绿色
B. 红色
C. 蓝色
D. 黄色
诗中“梦断锦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D. 冷漠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