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5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7:15
东海孤臣栖止后,
清波瘦石总堪伤。
忠魂黯惨埋殷血,
谏草流传想皂囊。
半劫莺花梅尉市,
百年风雅郑公乡。
遗民孝义终衔恤,此日谁探眢井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孤臣姜贞毅的哀悼与对历史的反思。东海之滨,孤独的臣子在此栖息,清澈的水波与瘦弱的石头都令我心痛。忠诚的灵魂埋藏在血泊中,劝谏的文书流传下来,却只能存在于空洞的囊中。半个世纪的莺花梅香依旧在市井中飘荡,百年的风雅却只在郑公的故乡。遗民们的孝义精神始终被人铭记,但如今又有谁去探访那隐秘的井藏呢?
包彬,清代诗人,以其沉郁的诗风和深刻的历史感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融入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反映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忠臣遭贬之时。姜贞毅为忠臣典范,诗人通过怀念姜贞毅,表达对忠诚与正义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沉思。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每一句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感和个人的悲哀。诗中通过描绘孤臣姜贞毅的遭遇,反映出一种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开篇提到的“东海孤臣”,立即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一个孤独的象征,伴随着“清波瘦石”的意象,给人以凄凉之感。诗中提到的“忠魂黯惨埋殷血”,不仅是对姜贞毅的哀悼,也折射出历史上许多忠臣被冤屈和埋没的命运。
接下来的“谏草流传想皂囊”,则提醒我们,虽然忠诚的言辞得以流传,但最终却可能被遗忘或无用。诗的后半部分以“半劫莺花梅尉市”描绘了繁华的景象,然而与历史的悲剧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沧桑。最后一联“遗民孝义终衔恤,此日谁探眢井藏”,表达出对历史的追问与对忠义精神的思考,令人深感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姜贞毅的追忆,展现了对忠诚精神的赞美与对历史悲剧的反思,表达了对被遗忘者的同情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孤臣”指的是谁?
A. 姜贞毅
B. 包彬
C. 郑公
“忠魂黯惨埋殷血”中的“殷血”指的是什么?
A. 幸福的生活
B. 忠臣的牺牲
C. 诗人的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历史的追问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忠诚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