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46:54
《入陂子迳》
作者:杨万里〔宋代〕
下一岭,上一岭,上如登天下如井,
人言个是陂子迳。
猿藤迳里无居民,
陂子迳里无行人。
冷风萧萧日杲杲,
露湿半青半黄草。
前日猿藤犹有猿,
今此一鸟亦不喧。
树无红果草无蕊,
縰有猿鸟将何餐。
两山如壁岸如削,
一迳缘空劣容脚。
溪声千仞撼林岳,
崖石欲崩人欲落。
来日长峰迳更长,
陂子迳荒未是荒。
蒋家三迳未入手,
岭南三迳先断肠。
翻过一座山岭,又翻过另一座山岭,这里像在高处俯瞰,那里像在井底,
人们说这是陂子迳。
猿藤的道路上没有人居住,
陂子迳上没有行人。
凉风萧萧,阳光明亮,
露水湿润着半青半黄的草。
前几日猿藤上还有猿,
如今连一只鸟也不再鸣叫。
树上没有红果,草地上没有花蕊,
猿鸟还有什么可以吃的呢?
两山如同墙壁,岸边如同削平,
这条小路徒然让人觉得脚步艰难。
溪水的声音千仞般震撼着林岳,
崖石欲崩,人也感觉快要摔落。
未来的长峰小路更加漫长,
陂子迳虽然荒凉,但并非真正荒芜。
蒋家三迳尚未到手,
岭南三迳已令我断肠。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自然景观和农村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冷漠的感慨。
《入陂子迳》通过描绘陂子迳的荒凉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人情冷落的无奈。诗的开头通过“下一岭,上一岭”的描写,展现了山路的崎岖和艰辛,给人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无居民”“无行人”的描写,凸显出这条小路的荒凉与孤寂,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
在描写自然景观时,诗人用“冷风萧萧日杲杲”展现出自然的清新和宁静,然而随着对猿鸟缺乏的观察,反映出一种生机的消失。整体上,诗中充满了一种对自然的眷恋与感伤。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溪声千仞撼林岳”和“崖石欲崩人欲落”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身处其间的渺小,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最后两句“来日长峰迳更长,陂子迳荒未是荒”,表达了尽管路途遥远且荒凉,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对未来的期盼。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入陂子迳》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陂子迳”指的是什么?
A. 水田的小路
B. 山间的溪流
C. 人居的村庄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惆怅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