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梦令二首 其二

《如梦令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3 12:05:19

诗句

侧额青丝几绺,佯撚花枝再嗅。

各是浪萍身,几得倾心相守?

回首,回首,月与人都如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2:05:19

原文展示:

侧额青丝几绺,佯撚花枝再嗅。各是浪萍身,几得倾心相守?回首,回首,月与人都如豆。

白话文翻译:

几缕青丝在侧额轻轻垂落,假装拨弄着花枝再去嗅闻。我们都是漂泊的浪子,几人能够倾心相守?回头看看,月亮与人都显得如此渺小。

注释:

字词注释:

  • 侧额:指头发从额头侧面垂下。
  • 青丝:指黑色的头发。
  • 佯撚:假装拨弄。
  • 花枝:花的枝条。
  • 浪萍:比喻漂泊无定的人。
  • 倾心相守:倾心相爱并守护彼此。
  • 回首:回头看。
  • 如豆:形容小而渺小,形状像豆子。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月与人都如豆”可以理解为一种孤独和渺小感,寓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致力于传统诗词的传承与创新,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思考,表达了在浮沉的人生中对真情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柔和的情感流露,展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开头“侧额青丝几绺”展现了女子的美丽,给人以柔美的视觉印象,仿佛她在花丛中轻轻摇曳。接下来的“佯撚花枝再嗅”,则表现了她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仿佛在寻找生活中的一些瞬间的美好。

“各是浪萍身”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与对象的关系,暗示了他们在生活中都是漂泊者,难以相守。这里的“倾心相守”则是一种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体现了对真挚感情的向往,却又被现实所限制。

最后的“回首,回首,月与人都如豆”,更是将这种感慨推向高潮,月亮虽明亮,却显得渺小,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是美好的事物,在时间的长河中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全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侧额青丝几绺:细腻描绘女子的外貌,传达出一种柔美的气息。
  • 佯撚花枝再嗅:表现她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各是浪萍身:暗示两人都是漂流者,缺乏稳定与依靠。
  • 几得倾心相守?:发出对真爱相守的疑问,带有无奈。
  • 回首,回首:重复强调,增强情感的深度。
  • 月与人都如豆:对比月亮的明亮与人的渺小,表达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浪萍”,形象生动,传达漂泊感。
  • 对仗:如“回首,回首”,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探讨了爱情的脆弱与人生的漂泊,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丝:象征青春、美丽。
  • 花枝: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柔情。
  • 浪萍:象征漂泊与无根。
  • :象征孤独与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侧额青丝几绺”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女子的美丽
    • B. 生活的艰辛
    • C. 自然的变化
  2. “各是浪萍身”中“浪萍”意指什么?

    • A. 稳定的生活
    • B. 漂泊无依的状态
    • C. 美好的爱情
  3. 诗中提到的“月与人都如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孤独与渺小
    • C. 喜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卢青山的《如梦令二首 其二》同样探讨了爱情的脆弱,但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含蓄与内敛,反映了现代人对情感的思考与迷茫。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现代诗歌的转型与发展》

相关查询

云际会刘致中 野步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五 次韵温其见寄长句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八 归田 题丞厅 投壶 送谢中莹 潭溪十咏 其九 莲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临难铸兵 口字旁的字 薏苡兴谤 莲花步步生 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献三售 溢道 一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沦阴 朱律 见字旁的字 一团和气 臼字旁的字 德被四方 军国主义 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阴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