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8:15
求全伤德义,欲速累功名。
玉要藏而待,苗非揠故生。
未妨徐出昼,何苦急堕成。
此道今亡矣,嗟谁可与明。
追求完美反而伤害了道德和义理,急于追求功名只会导致累赘。美玉需要隐藏等待,幼苗并非通过强行拔高才能生长。无需急于在白昼中显露,何必苦苦追求一时的成就。这样的道理如今已不复存在,唉,谁能真正明白其中的真谛呢?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宋代变法”的主要推动者,提倡改革,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经济。王安石的诗词以描绘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思想见长。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随着功名利禄的普遍追求,王安石感受到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认为这种心态不仅伤害了个人的品德和义理,也抑制了真正的才能和道德的成长。
王安石的《求全》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追求完美与急于成功之间的矛盾。诗的开头即指出,追求完美会伤害到道德与义理,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诗人用“欲速累功名”来警示读者,急于追求名利只会让人陷入困境。
中间两句通过比喻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玉要藏而待,苗非揠故生”,将美玉和幼苗的生长比作人们的成长与成就,强调了耐心与自然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耐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成长上,也反映在对社会和时代的期待上。
最后两句则是对时代的感慨:“此道今亡矣,嗟谁可与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失落。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全诗通过探讨追求完美与急功近利的关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及对真理的追求。
诗中“求全”指的是什么?
A. 完美
B. 不完美
C. 普通
“玉要藏而待”强调的是什么?
A. 隐藏与等待的美
B. 急于求成
C. 不需要等待
“苗非揠故生”意在说明什么?
A. 强行拔高有益
B. 成长需要自然过程
C. 幼苗要快生长
答案:
王安石的《求全》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王安石主要通过对比和比喻探讨追求与等待的关系,而杜甫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孤独与忧愁。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