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0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02:52
马度黄云塞,雕飞白草原。
兵戈连岁动,霜霰入秋繁。
农业千家废,人烟几处存。
中途有行子,伫目亦销魂。
马在黄云间跋涉,雕鸟在白色草原上飞翔。
战争连年不断,霜雪在秋季纷纷扬扬。
农业千家都已荒废,只有零星人烟依然存在。
路途中有行人停留,凝望远方令人心魂俱醉。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描绘的战争与自然景象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的现实。诗中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宁静,传达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谢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景渊,号梦溪,山西人。谢榛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明代隆庆年间,正值明中期,社会动荡频繁,战争不断,农田荒废,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战争留下的创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忧虑。
《隆庆道中有感》是一首具有浓厚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惨状,展现了对家国的忧虑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开头两句“马度黄云塞,雕飞白草原”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画面,马在黄云中跋涉,雕鸟在广阔的草原上飞翔,意象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有生机又有悲凉。接着“兵戈连岁动,霜霰入秋繁”则清晰地写出战争对社会的影响,岁月因战乱而动荡,霜雪的到来象征着严酷的现实。
后两句“农业千家废,人烟几处存”更是直接揭示出战争对农业和人们生活的摧残,千家万户的农田荒废,几乎没有人烟的地方,让人感受到深沉的悲凉。最后一句“中途有行子,伫目亦销魂”则通过行人的凝视,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沉思,仿佛在对过去的美好生活进行追忆。
整首诗将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历史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深刻表达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马度黄云塞”所描绘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自然的美丽
C. 生活的安宁
D. 诗人的忧伤
“农业千家废”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A. 战争导致农田荒废
B. 农业繁荣昌盛
C. 人们生活富裕
D. 自然环境优美
诗中的行人“伫目亦销魂”体现了什么情感?
A. 享受生活的快乐
B. 对美好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