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00
送狄尚书镇太原
作者: 姚合 〔唐代〕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这首诗表达了对狄尚书赴任太原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作为儒生获得重用的机会,早上的送行盛筵十分热闹,官员们在朝廷上聚集,礼乐即将送到边疆。骏马和龙旗交相辉映,汾河与大海暗中相连。远方的敌军正在移动营帐,高飞的鸟儿也避开了旗帜。天下的部队在此驻扎,皇帝的威望在逐年增强。秋天来临,城防显得过于紧凑,进入边塞的战斗需要身先士卒。外面与里面的恩情交织,科举的名声年年相连。而那些散发的才华却没有用武之地,年老之人只能在小屋中沉睡。
作者介绍:姚合,字景仁,号传璧,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80年。其诗歌风格多变,以写景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士人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狄尚书被任命为太原的前夕,表达了诗人对其前程的祝愿与对边疆生活的深切思考,反映了当时边防紧张的局势和对国家的忧虑。
《送狄尚书镇太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送别的场景与对未来的期望。诗的开头提到授权于儒生,强调了狄尚书的身份和重要性,接着描写了送别的场面,气氛热烈。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边疆的风光,代马与龙旗交错,表现了军队的气势与边疆的辽阔,营造了一种英雄主义的气氛。
而后,诗人关注到了边疆的紧迫情况,提到“防秋嫌垒近”,表现出对局势的忧虑。这不仅是对狄尚书的寄托,也反映出当时边关的险恶与国家的危机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表现了对平凡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
整首诗语句简洁,意象丰富,既有对送别场景的细致描绘,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即将赴任的狄尚书的祝福,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关怀与个人理想的无奈。通过对边疆的描写,突显出战争的紧迫与对人才的渴望。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授钺儒生贵”中的“钺”指的是什么?
诗中“高鸟避旌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送友人》相比,姚合在《送狄尚书镇太原》中更加注重对社会责任的探讨,而王之涣的作品则表现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两首诗都体现了送别的主题,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表现出离别的伤感,后者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