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3:41
都会地。东南王气须记。龙盘凤舞到钱塘,瑞烟回起。画图彩笔写西湖,波光溶漾无际。翠栏最宜半倚。柳阴骏马谁系。鳞差观阁接飞翚,衙庐万垒。倒空碧浸软琉璃,云收天净如水。夕阳照晚听近市。沸笙箫欢动闾里。比屋乐逢尧世。好相将载酒寻歌玄对。酬答年华莺花里。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的美丽与繁华。诗人提醒我们要铭记东南的王气,龙的形状和凤的舞姿都在钱塘出现,瑞气弥漫。诗人用彩笔描绘西湖,湖面波光粼粼,延绵无尽。翠绿的栏杆上最适合半倚而坐,柳树的阴影下,不知是谁在系马。鳞次栉比的观阁连接着飞舞的云彩,衙庐林立。清澈的天空倒映在柔软的琉璃上,白云散去,天色如水般明净。夕阳映照着近市的喧闹,笙箫声沸腾,欢快的乐声在街巷中回荡。人们在欢乐的时代中相聚,携酒寻歌,互相酬唱,享受着春日的美好。
作者介绍:方千里,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方千里游历钱塘时,受其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的启发,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河(钱塘)”是一首描绘钱塘美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赞美。诗中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敏感。开头的“都会地”点明了诗的主题,接着用“龙盘凤舞”描绘了钱塘的地理形态及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瑞烟回起”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祥和与美好的气息。
诗中对西湖的描写尤为生动,“波光溶漾无际”让人感受到一幅波澜壮阔的水面图景,体现了诗人极富画面感的想象力。接着“翠栏最宜半倚”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场景,仿佛让人置身其中,感受到微风拂面。诗人在此处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表现出一种淡然与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开始描绘城市的喧嚣和欢乐。“沸笙箫欢动闾里”描绘了市井的热闹和欢快的氛围,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结尾的“好相将载酒寻歌玄对”,更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交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描绘钱塘的自然美景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景色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盘凤舞”主要是指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地理形态的美丽
C. 音乐的欢快
D. 自然的宁静
“翠栏最宜半倚”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市井的喧闹
B. 悠闲的生活状态
C. 自然的荒凉
D. 旅行的快乐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
A. 比喻与拟人
B. 夸张与排比
C. 对仗与对比
D. 反问与设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方千里的《西河(钱塘)》更侧重于城市的繁华与热闹,而王维则体现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孤寂。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