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二

《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1:07:24

诗句

故山不可到,飞梦隔五岭。

真游有黄庭,闭目寓两景。

室空无可照,火灭膏自冷。

披衣起视夜,海阔河汉永。

西窗半明月,散乱梧楸影。

良辰不可系,逝水无留骋。

我苗期后枯,持此一念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07:24

原文展示

故山不可到,飞梦隔五岭。
真游有黄庭,闭目寓两景。
室空无可照,火灭膏自冷。
披衣起视夜,海阔河汉永。
西窗半明月,散乱梧楸影。
良辰不可系,逝水无留骋。
我苗期后枯,持此一念静。

白话文翻译

故乡的山无法到达,飞翔的梦隔着五岭。
真正的游历在黄庭(道教的名庭),闭上眼睛寄托于两种风景。
房间空荡荡没有光照,蜡烛熄灭油脂自然冷却。
披衣起身看夜空,海阔天空银河悠长。
西窗透出一半明月,影子在梧桐和楸树间散乱。
美好的时光无法停留,逝去的流水不再回头。
我如同苗木期后枯萎,心中却持有这一份宁静的念想。

注释

  • 故山:指故乡的山。
  • 飞梦:指梦境,飞翔的梦。
  • 五岭:指中国南方的五个山岭。
  • 黄庭:道教的一个理想境地,象征着清静和虚无。
  • 室空:房间空荡荡。
  • 火灭膏自冷:蜡烛熄灭后油脂自然冷却,意指事物的变化是自然的。
  • 海阔河汉:形容夜空的辽阔,河汉指银河。
  • 良辰不可系:美好的时光无法停留。
  • 逝水无留骋:流逝的水不会停留。
  • 我苗期后枯:比喻自己在岁月中逐渐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被誉为“诗中之龙”。苏轼生平经历丰富,曾任宰相,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形成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和陶杂诗十一首》是苏轼在被贬期间创作的诗作,诗中常常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动荡岁月中对自我心境的探寻。

诗歌鉴赏

此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开篇以“故山不可到”引入,表达了对故乡无法到达的遗憾,接着“飞梦隔五岭”,进一步加强了距离感,既是地理上的,也是情感上的隔阂。诗中提到的“真游有黄庭”,则显示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黄庭象征着道教所追求的清净和自在,在闭目之间体验两种风景,体现出内心的平和。

“室空无可照,火灭膏自冷”则描绘了诗人的孤独,房间的空荡和蜡烛的熄灭,隐喻着生命的无常与孤寂之感。接下来“披衣起视夜,海阔河汉永”,表现了诗人即使在孤独中仍然向往辽阔的天地,展示了他心灵的广阔与对自然的热爱。

“良辰不可系,逝水无留骋”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了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生命的流逝,最后以“我苗期后枯,持此一念静”收尾,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到衰老,但内心依然持有一份宁静的念想,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内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时光、孤独以及理想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特有的哲理性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山不可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法回归的伤感。
  2. 飞梦隔五岭:梦境的飞翔被高山阻隔,强调了心灵的孤独。
  3. 真游有黄庭:理想中的游历是在黄庭,展现了对清净理想的追求。
  4. 闭目寓两景:闭上眼睛,意象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景,暗示内心的丰富。
  5. 室空无可照:房间空荡荡,象征着孤独无助的状态。
  6. 火灭膏自冷:蜡烛熄灭,油脂自然冷却,隐喻事物的自然规律。
  7. 披衣起视夜:披衣起身,象征对夜空的向往与探索。
  8. 海阔河汉永:描绘辽阔的夜空,传达对宇宙的敬畏。
  9. 西窗半明月:窗外的明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10. 散乱梧楸影:树影摇曳,增添了夜晚的诗意。
  11. 良辰不可系:美好的时光不能被束缚,强调流逝的无奈。
  12. 逝水无留骋:流水不再,象征时间的流逝。
  13. 我苗期后枯:自我反思的时刻,隐喻生命的衰退。
  14. 持此一念静:尽管面临衰老,心中依然保持一份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良辰不可系”比喻时光的流逝。
  • 拟人:如“火灭膏自冷”,蜡烛如同生命,熄灭后冷却。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在孤独中反思人生的无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展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山:思乡之情。
  • 黄庭:理想境界,象征清净。
  • 明月:宁静与美好。
  • 流水:时间的流逝。

这些意象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结合,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庭”象征什么?
    A. 理想境界
    B. 现实生活
    C. 故乡

  2. “良辰不可系”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3. “我苗期后枯”指的是?
    A. 年龄的增长
    B. 对生命的感悟
    C. 对植物的喜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陶渊明:两位诗人皆有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苏轼更为直白且富有豪情,而陶渊明则多了几分隐逸之美,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诗经与古诗词的审美》

相关查询

属疾 偶感呈苏先生 送举人 草堂落成 青县晚泊 杂述 其四 杂述 其三 杂述 其二 杂述 其一 临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计日可待 外卡 云汀 反犬旁的字 雁落沙滩 咋笔 连宵达旦 韭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胡子拉碴 公平无私 龜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晕晕忽忽 钜人长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