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0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07:24
故山不可到,飞梦隔五岭。
真游有黄庭,闭目寓两景。
室空无可照,火灭膏自冷。
披衣起视夜,海阔河汉永。
西窗半明月,散乱梧楸影。
良辰不可系,逝水无留骋。
我苗期后枯,持此一念静。
故乡的山无法到达,飞翔的梦隔着五岭。
真正的游历在黄庭(道教的名庭),闭上眼睛寄托于两种风景。
房间空荡荡没有光照,蜡烛熄灭油脂自然冷却。
披衣起身看夜空,海阔天空银河悠长。
西窗透出一半明月,影子在梧桐和楸树间散乱。
美好的时光无法停留,逝去的流水不再回头。
我如同苗木期后枯萎,心中却持有这一份宁静的念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被誉为“诗中之龙”。苏轼生平经历丰富,曾任宰相,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形成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陶杂诗十一首》是苏轼在被贬期间创作的诗作,诗中常常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动荡岁月中对自我心境的探寻。
此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开篇以“故山不可到”引入,表达了对故乡无法到达的遗憾,接着“飞梦隔五岭”,进一步加强了距离感,既是地理上的,也是情感上的隔阂。诗中提到的“真游有黄庭”,则显示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黄庭象征着道教所追求的清净和自在,在闭目之间体验两种风景,体现出内心的平和。
“室空无可照,火灭膏自冷”则描绘了诗人的孤独,房间的空荡和蜡烛的熄灭,隐喻着生命的无常与孤寂之感。接下来“披衣起视夜,海阔河汉永”,表现了诗人即使在孤独中仍然向往辽阔的天地,展示了他心灵的广阔与对自然的热爱。
“良辰不可系,逝水无留骋”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了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生命的流逝,最后以“我苗期后枯,持此一念静”收尾,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到衰老,但内心依然持有一份宁静的念想,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内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时光、孤独以及理想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轼特有的哲理性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在孤独中反思人生的无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展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这些意象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结合,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诗中提到的“黄庭”象征什么?
A. 理想境界
B. 现实生活
C. 故乡
“良辰不可系”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我苗期后枯”指的是?
A. 年龄的增长
B. 对生命的感悟
C. 对植物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