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寿崔侍郎三首

《寿崔侍郎三首》

时间: 2025-05-03 23:16:07

诗句

胸次知蟠几临书,事随天理只平铺。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6:07

原文展示:

寿崔侍郎三首 吴泳 〔宋代〕

胸次知蟠几临书,事随天理只平铺。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白话文翻译:

胸中藏有多少经典,处理事务顺应天理,一切平铺直叙。 来自京兆的德星社,欣赏西峨的明月湖。 民众岂会没有衣物需要修补,国家亦有支柱需要支撑。 想要了解天授西平的意图,身着绣帽,临阵指挥,为万千士兵。

注释:

  • 胸次:胸中,指内心所藏。
  • 蟠:盘曲而伏。
  • 临书:指读书。
  • 天理:自然法则,天道。
  • 京兆:古代地名,今陕西西安一带。
  • 德星社:古代文人雅集的组织。
  • 西峨: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西部的山岳。
  • 明月湖:指风景优美的湖泊。
  • 补绽:修补破损的衣物。
  • 极元:国家的根本。
  • 撑扶:支撑,扶持。
  • 天授西平意:天意授予西平的意图。
  • 绣帽:华丽的帽子,指军官的服饰。
  • 临戎:临阵指挥。
  • 万夫:指众多的士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约1229-1292),字叔永,号鹤林,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此诗可能是在庆祝崔侍郎的寿辰时所作,表达了对崔侍郎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庆祝崔侍郎的寿辰时所作,通过赞颂崔侍郎的品德和才能,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崔侍郎的赞颂,展现了一种顺应天理、平铺直叙的处事态度,以及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诗中“胸次知蟠几临书”一句,既表现了崔侍郎的博学多才,也暗示了他的智慧和修养。“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则直接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稳定的期望。最后两句“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则升华了主题,将崔侍郎的形象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胸次知蟠几临书”:崔侍郎胸中藏有众多经典,处理事务时顺应天理,一切平铺直叙。
  2. “事随天理只平铺”:处理事务顺应自然法则,一切平铺直叙,不刻意追求复杂。
  3. “来从京兆德星社”:崔侍郎来自京兆的德星社,这是一个文人雅集的组织。
  4. “揽取西峨明月湖”:欣赏西峨的明月湖,这里可能指崔侍郎的游历或欣赏自然美景。
  5. “民岂无衣须补绽”:民众岂会没有衣物需要修补,这里暗示对民众疾苦的关注。
  6. “极元有柱要撑扶”:国家亦有支柱需要支撑,这里指对国家稳定的期望。
  7. “欲知天授西平意”:想要了解天意授予西平的意图,这里可能指对国家未来的展望。
  8. “绣帽临戎为万夫”:身着绣帽,临阵指挥,为万千士兵,这里展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胸次知蟠几临书”中的“蟠几临书”比喻崔侍郎的博学多才。
  • 对仗:“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颂崔侍郎的品德和才能,同时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通过描绘崔侍郎的博学多才、顺应天理的处事态度,以及对民众疾苦和国家稳定的关注,展现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郡斋独酌(黄州作) 遣怀 书怀寄卢州(一作泸州守) 寓题 寄兄弟(又见《许浑集》,题作寄小弟) 秋日偶题 逢故人 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 池州送孟迟先辈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窒隙蹈瑕 穷泰极侈 丿字旁的字 患至呼天 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意出言外 群众 高城深池 玉字旁的字 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擒龙缚虎 齊字旁的字 热开头的成语 一裹圆 百合科 车字旁的字 雄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