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1:31
红委墙阴花寂寂,
翠滋亭角草纖纖。
风翻书叶常交案,
雨压炉烟不过帘。
一面红墙的阴影下,花儿显得寂寞而无生气;
亭角的草儿翠绿而细腻。
微风吹动书页,常常碰撞到桌案;
雨水压低了炉烟,烟雾不再透过帘子。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描绘的场景和意象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寄托。诗中“风”和“雨”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变幻和情感的波动,呈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哲学。
木待问,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内心情感。
此诗创作于一个寂静的郊外寺庙,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沉思。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正在阅读或思考,从而引发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郊寺》是一首充满宁静和思索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和谐而静谧的郊外寺庙场景。红墙、花木、风雨,这些自然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既美丽又孤寂的空间。诗中的“红委墙阴花寂寂”展现了一个静谧的环境,花朵在阴影中显得格外孤独,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考。接下来的“翠滋亭角草纖纖”则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的生机,草木的细腻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美好。
在诗的后两句中,风与雨的描写则增添了一种动感与变化。“风翻书叶常交案”不仅描绘了风的轻柔,也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然的感受;而“雨压炉烟不过帘”则勾勒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让人沉思。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崇敬。
整首诗通过描写郊外寺庙的环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沉思,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真谛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揭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诗中提到的“红委墙”主要给人以什么感觉?
“风翻书叶常交案”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雨压炉烟不过帘”描绘的场景主要表现了什么?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木待问的《郊寺》更多地侧重于对静谧环境的细腻描绘,而白居易则更关注于草木与人生的关系。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