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6:15
搀枪堕九宵,列缺乱阡陌。
西城若黔庐,东墟已堆甓。
幽栖仅容膝,隐市意自适。
天公不我相,同此编户厄。
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
终焉感穷途,万虑集中夕。
载观宇宙内,内在等公宅。
鄙夫六尺躯,俯仰叹逼仄。
炙手事当路,快意已烂额。
野子今兀然,乘除付陈迹。
此身亦何有,而复身外惑。
相逢肯分山,试面九年壁。
在九天之外,我手握长枪,乱世中道路交错。
西城如同黔庐一般平静,东边的集市已经堆满了砖石。
幽静的栖息之地仅容得下双膝,隐居于市井中意自逍遥。
天公没有眷顾我,我与这些无名之辈同受困厄。
我一生只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不相信天地会如此狭窄。
最后感叹人生的穷途末路,万千烦恼在黄昏时聚集。
我在宇宙之间观察,内心也如同家中一般平静。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仰望四周感叹一切的逼仄。
在当今的社会中,快意已化为满头大汗。
如今的世界已经荒凉,过去的成就只剩下陈迹。
这一生我又有什么呢?还要再外求什么?
如果相遇时能分开山河,试着面对九年的墙壁。
诗中提到的“平生一丘壑”,反映了一种对人生局限的感慨,表达了即使在狭窄的天地中也能找到自我安宁的哲思。
木待问,宋代诗人,生平多游历,诗风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此诗作于动荡时代,诗人身处混乱的社会中,抒发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探讨了隐逸与世俗的关系。
《火后寄诠老》是一首深刻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命运的思考。开头几句以动乱的社会背景引入,强调了诗人所处时代的混乱与无奈。诗中“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一句,表现了对人生宽广可能性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哲理思考。整首诗在情感上具有强烈的对比,既有对社会的批判,也有对自我内心的探讨,情感丰富而深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表现了对社会动荡及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隐逸与世俗之间的矛盾,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孤独感。
诗中“平生一丘壑”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诗人的人生经历
C. 诗人的理想
“鄙夫六尺躯”中的“鄙夫”是指怎样的人?
A. 高贵的人
B. 自谦的普通人
C. 富有的人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社会动荡的思考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