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乌石大小二浪滩,俗呼浪为郎,因戏作竹枝

《过乌石大小二浪滩,俗呼浪为郎,因戏作竹枝》

时间: 2025-04-27 10:07:25

诗句

小郎滩下大郎滩,伯仲分司水府关。

谁为行媒教作赘,大姑山与小姑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07:25

原文展示:

小郎滩下大郎滩,
伯仲分司水府关。
谁为行媒教作赘,大姑山与小姑山。

白话文翻译:

小郎滩在大郎滩的下面,
伯仲之间分开了水的门户。
谁来做媒人教我成为女婿,
大姑山和小姑山在这里相伴。

注释:

  • 小郎滩、大郎滩:指河流中的两个滩头,名字中带有“郎”字,且“郎”在方言中用来指代“浪”。
  • 伯仲:指兄弟,形容彼此间的关系。
  • 行媒:指做媒人,负责撮合婚姻的人。
  • 作赘:指成为女婿,住在妻子家里。
  • 大姑山、小姑山:指的是双方家族的山,形容亲戚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其风格清新自然,易于理解。他的诗作中多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情世故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游历乌石滩时,因滩头的形状与“郎”字的发音相似而引发的联想,表现了他对周围自然的观察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涉及的“媒人”和“赘婿”则暗示了当时社会中的婚姻习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乌石滩的自然景观,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的“小郎滩”与“大郎滩”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象征着人际之间的亲密与疏远。通过“伯仲分司水府关”的比喻,诗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作水流的分岔,既有亲近,也有隔阂,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谁为行媒教作赘”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婚姻关系的思考。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连接。大姑山与小姑山的相对,既是亲戚关系的象征,也隐含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整首诗在自然的描写中,蕴含着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郎滩下大郎滩:描述了滩的层次关系,展现出景色的自然分布。
  2. 伯仲分司水府关:通过“伯仲”来形容水流的分岔,既是地理特征,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疏密。
  3. 谁为行媒教作赘:诗人思索婚姻中的媒人角色,表达了对婚姻的期盼与疑惑。
  4. 大姑山与小姑山:象征性地表述了家庭之间的联系,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的分岔比作人际关系的分开,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郎滩”与“山”形成一种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际关系与婚姻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小郎滩、大郎滩:象征人际关系的亲密与疏远。
  • 伯仲:象征兄弟关系,表现家庭之间的和谐与分隔。
  • 行媒:象征婚姻的牵线搭桥,表现对婚姻的思考。
  • 大姑山、小姑山:象征家庭之间的联系,表现亲戚关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郎滩和大郎滩的关系是什么? A. 兄弟关系
    B. 地理关系
    C. 水流关系
    D. 以上都是

  2. 诗中提到的“行媒”是指什么? A. 负责撮合婚姻的人
    B. 负责管理水流的人
    C. 负责传递信息的人
    D. 以上都是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人际关系与婚姻
    C. 生活哲学
    D. 以上都是

答案:

  1. D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诗,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主题与自然相近。
  • 《江雪》:柳宗元的诗,表现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王维的诗,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展示了人情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杨万里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续古二十九首 其十二 续古二十九首 其九 续古二十九首 其六 续古二十九首 其一 宿岛径夷山舍 赠江西周大夫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其一 闲居杂兴五首 其四 赠江南从事张侍郎 送江西周尚书赴滑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深山长谷 包含骖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朱公 包含傀的词语有哪些 矜夸凌上 荡荡默默 谷字旁的字 五曲 从规矩定方圆 冷眼旁观 折而族之 父字头的字 断梗飘蓬 面字旁的字 在此存照 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