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其一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其一》

时间: 2025-07-31 20:54:37

诗句

髣髴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20:54:37

原文展示:

髣髴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三株刺桐树的优美情景,仿佛它们在世间静静生长,周围的风光让人感到悠闲自在。无缘在夜晚点烛欣赏这奇妙的树木,长久以来只是在刘公的陪伴中,醉心于这美丽的玉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髣髴:形容似有若无的样子,表示树木的姿态。
  • 赤城:这里指的是城的颜色,可能形容城内的美景。
  • 秉烛:手持蜡烛,表示在夜晚欣赏。
  • 奇树:指的是特别的树木,即刺桐树。
  • 刘公: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刘姓公卿,具体身份需考证。
  • 醉玉山:形容在美丽的玉山前陶醉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刘公:可能指代历史上某位著名的刘公,代表了友谊与高雅的生活方式。
  • 玉山:象征着美好的环境与自然的馈赠,常见于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泉州刺桐花盛开的季节写成,作者通过描绘刺桐树的美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泉州刺桐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头以“髣髴三株植世间”引入,立刻将读者的目光引向那三株刺桐树,似乎在诉说它们的美丽和独特。接着“风光满地赤城闲”则以一种悠闲的氛围渗透整首诗,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中“无因秉烛看奇树”一句,表达了作者的遗憾,虽然有美好的景致,却没有适当的时机去细细品味,反映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结尾“长伴刘公醉玉山”则将个人情感与友谊结合在一起,刘公可能是作者的知己,共同在美丽的环境中畅谈,享受人生。这一情感的表达让整首诗充满了温馨和感动。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一片美丽的刺桐花海中,感受到友情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髣髴三株植世间:以“髣髴”引导读者想象,三株刺桐树仿佛在世间自在生长,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2. 风光满地赤城闲:描绘出四周美丽的景色,形成一种宁静的氛围,可能暗指泉州的美丽。
  3. 无因秉烛看奇树: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却因某种原因无法欣赏。
  4. 长伴刘公醉玉山:描绘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反映出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奇树”比喻刺桐树的独特与美丽。
  • 拟人:树木仿佛有生命,能够与人共处。
  • 对仗:诗句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友谊的珍惜,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刺桐花:象征着美丽与生命,代表着自然的馈赠。
  • 蜡烛: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欣赏美好的时光。
  • 玉山:象征着高尚与纯洁,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长伴刘公醉玉山”表达了对__的珍视。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刺桐树象征着友谊。 (对/错)

答案:

  1. B. 唐代
  2. 友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与陈陶在自然描写上的异同,李白的诗常带有豪放与洒脱,而陈陶则更显细腻与温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章台夜思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与诸子登岘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过故人庄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距跃三百 口字旁的字 胸中磊块 包含周的成语 祛衣受业 赍盗粮,借贼兵 揽承 隶字旁的字 包含兰的词语有哪些 驒騱 谨人 提手旁的字 飞结尾的成语 销行 龙字旁的字 包含嗟的成语 西字头的字 斩木揭竿 运转时来 眉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