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闲居杂兴五首 其四

《闲居杂兴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4-27 14:56:32

诗句

越里娃童锦作襦,艳歌声压郢中姝。

无人说向张京兆,一曲江南十斛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6:32

原文展示:

越里娃童锦作襦,艳歌声压郢中姝。
无人说向张京兆,一曲江南十斛珠。

白话文翻译:

越地的女孩身穿锦缎做的小衣,艳丽的歌声压过了郢中所有的美女。
没人向张京兆提起她,一曲歌声宛如江南的十斛珍珠。

注释:

  • 越里:指越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以美丽的女子和精美的丝绸著称。
  • 娃童:指年轻的女孩。
  • 锦作襦:用锦缎制作的衣服。
  • 艳歌声:美丽动听的歌曲声。
  • 郢中:指郢国,古代的一个国家,以美女著称。
  • 张京兆:张骞,汉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京兆是他的封号。
  • 江南十斛珠:比喻美好珍贵的东西,十斛是数量的夸张,形容珠子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陶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公元770年左右,卒年不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和闲适心境为主题,体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陈陶闲居时,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诗中提到的越里女孩和郢中美女,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越地的美女与她们的歌声,表现出一种愉悦的生活气息。诗的开头通过“越里娃童锦作襦”描绘了越地女孩的华丽打扮,突出了其美丽与娇嫩。接着,以“艳歌声压郢中姝”表达了女孩的歌声不仅美丽动人,而且超越了郢地的美女们,表现出一种对美的自信和张扬。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提到“无人说向张京兆”,暗示了没有人提及这位女孩的美,而将她的歌声比作“江南十斛珠”,不仅仅是赞美其声音的美妙,更是对其美的珍视与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使得美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传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越里娃童锦作襦”:描绘越地女孩的华丽形象,表现出她的青春与美丽。
    • “艳歌声压郢中姝”:通过对比,强调女孩的歌声之美,超越其它美丽女子。
    • “无人说向张京兆”:引入张京兆,表达对美的忽视,暗含对美的惋惜。
    • “一曲江南十斛珠”:用夸张的比喻手法,赞美歌声的珍贵与动人。
  • 修辞手法

    • 对比:越里女孩与郢中美女的对比,突显了越地女孩的独特魅力。
    • 夸张:将歌声比作“十斛珠”,强调其无与伦比的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越地女孩与其歌声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敏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越里娃童:代表青春与美的象征。
    • 锦作襦:象征富丽与华贵。
    • 艳歌声:象征美好与动听。
    • 江南十斛珠:象征珍贵与独特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越里娃童锦作襦”中的“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丝绸
    C. 一种食物
    D. 一种香料

  2. “艳歌声压郢中姝”中“压”的意思是? A. 压迫
    B. 超过
    C. 挤压
    D. 轻声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 by 白居易
  • 《庐山谣》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闲居杂兴五首 其四》与《长恨歌》,两者都描绘了美的形象,但《长恨歌》更侧重于爱情故事的悲剧,而陈陶的诗则表现出闲适和对美的欣赏。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选》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送王昌龄之岭南 送张祥之房陵 岘潭作 送席大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一作王迥十九) 行至汝坟寄卢征君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寒夜张明府宅宴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崔明府宅夜观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则思义 时康 赫赫之名 填路 五侯七贵 脱口 世器 革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厄字旁的字 煦仁孑义 讴唱 无幽不烛 雨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