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1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1:52
天门笔势到閒閒,相国文章玉笋班。从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笔锋气势,象征着文人风采的悠闲情景;相国的文章如同珍贵的玉笋,出类拔萃。自此以后,晋阳的志向将更加高远,书舟系在这座山上,成为读书的圣地。
元好问,字叔华,号十洲,金朝末年著名诗人,学者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写自然和抒发情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经历了一段人生的沉淀后,表达对书院的向往和对文人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对文化的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文化意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理想与追求。诗的开头“天门笔势到閒閒”,以天门山的雄伟气势作为引子,给人以壮丽之感,接着用“相国文章玉笋班”的比喻,表现出诗人对文人风采的赞美,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文化之美,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则在哲理上升华,表达了诗人在晋阳追求文化理想的决心,诗中“系舟”之意,既是对读书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重视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读者以启迪。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展现出他向往自然与文化结合的生活。
诗中“天门”指什么?
“相国文章玉笋班”中,“玉笋”比喻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其情感更为奔放。元好问的诗则更侧重于文化理想的追求,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