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清虚庵皇甫真人坦之隐居

《题清虚庵皇甫真人坦之隐居》

时间: 2025-07-30 04:03:38

诗句

宝墨光分眄禁春,超然晏坐寂怡神。

力辞汉殿从游乐,乞得康庐自在身。

黄屋记曾参扈从,白衣犹忆指山人。

恐虚立马前宵梦,柱下无材忝世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4:03:38

原文展示

题清虚庵皇甫真人坦之隐居
作者:李塾 〔宋代〕

宝墨光分眄禁春,超然晏坐寂怡神。
力辞汉殿从游乐,乞得康庐自在身。
黄屋记曾参扈从,白衣犹忆指山人。
恐虚立马前宵梦,柱下无材忝世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超脱。作者在春日的明媚光辉中,心灵悠然自得,远离了汉代的繁华宫殿与游乐,渴望能够在康庐的隐居中获得自由自在的生活。曾经陪伴过曾参的黄衣深藏记忆,而如今仍然怀念那位指山的白衣高人。最后,诗人感慨自己的虚无,担心在梦中迷失自己,面对此生的无所作为而感到羞愧。

注释

  • 宝墨:指墨色如宝石般浓黑,形容书法的精美。
  • 光分眄禁春:春日光明照耀,春意融融,展现出一种美好的景象。
  • 超然:超脱于世俗之外,意指心境宁静。
  • 康庐:指隐居的地方,传说中有隐士的理想栖息地。
  • 曾参:孔子的学生,著名的仁义之士。
  • 白衣:指隐士,象征着高洁之人。
  • 恐虚立马:担忧自己迷失在虚幻的梦境中。
  • 柱下无材:指自己没有才干,感到对不起身为臣子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塾,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隐逸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一个相对安定的时期,社会上流行隐逸思想,许多文人纷纷选择隐居以逃避官场的纷扰。李塾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当时士人的理想和情怀。

诗歌鉴赏

李塾的《题清虚庵皇甫真人坦之隐居》以其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超然的世界。诗中前两句描绘了春日的明媚与诗人心境的安宁,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诗人力图摆脱世俗的纷扰,向往那种如康庐般的自在,体现了士人对隐居生活的理想追求。

接着,作者提及曾参和指山人,既是对古代贤人的追慕,也是自我反思的表现。曾参作为孔子的忠实弟子,象征着仁义和道德,而指山人则代表着超然物外的隐士精神。这种历史的回溯,增强了诗的深度,使其不仅仅是对隐居的向往,更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最后两句则道出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忧虑,立马于梦与现实之间,感受到一种虚无与羞愧。整首诗在宁静与忧思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令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思考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宝墨光分眄禁春:春日的光辉照耀在书法之上,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景象。
  2. 超然晏坐寂怡神:诗人心境超脱,坐在安静的地方,感到精神上的愉悦。
  3. 力辞汉殿从游乐:竭力拒绝汉代的宫殿和游乐,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
  4. 乞得康庐自在身:希望能够得到康庐般的隐居生活,享受自由自在的时光。
  5. 黄屋记曾参扈从:回忆起曾经随同曾参的日子,表达对贤人的敬仰。
  6. 白衣犹忆指山人:仍然怀念那位以白衣示人的隐士,象征着追求真理与自由的精神。
  7. 恐虚立马前宵梦:担忧自己在梦中迷失,无法找到真实的自我。
  8. 柱下无材忝世臣:感到自己才干不足,不配身为臣子,表现出深深的自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墨光与春光相结合,暗示诗人对书法的热爱与追求。
  • 对仗:如“黄屋”和“白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了诗意。
  • 拟人:将自我感受化为“恐虚”,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隐居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处境的反思。诗中透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墨:象征文化和艺术的追求。
  • :代表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繁华与喧嚣。
  • 康庐:隐士的理想栖息地,象征自由和宁静。
  • 黄屋与白衣:分别象征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理想人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康庐”象征什么?

    • A. 官场
    • B. 隐居生活
    • C. 书法艺术
    • D. 战斗
  2. 诗人对“曾参”的回忆代表了什么?

    • A. 对权势的向往
    • B. 对仁义道德的崇敬
    • C. 对游乐的追求
    •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隐居生活
  2. B. 对仁义道德的崇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终南山》—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终南山》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隐士的心境,展现出一种更为洒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隐逸文化与中国文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其一 春日游龙山 水调歌头·万仞鹅湖顶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其四 九日四叠韵,题酒人抱瓮图 水调歌头·己卯上巳与同里诸君客上海者共饮酒家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东汉高士徐孺子诞生一千九百周年纪念,应南昌市徐孺子学术研讨会作 水调歌头 赠琴士程隐庵 水调歌头 文卿提刑自陕西按察改授河东,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荆高 衣字旁的字 深浑 齲字旁的字 技校 排门逐户 出适 包含烧的成语 工字旁的字 蛾眉倒蹙,凤眼圆睁 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有机可乘 美不胜收 鼓字旁的字 玩令 盱衡厉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