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庭雨应诏诗

《庭雨应诏诗》

时间: 2025-08-01 16:28:18

诗句

出空宁可图。

入庭位难赋。

非烟复非云。

如丝复如雾。

霢霂裁欲垂。

霏微不能注。

虽无千金质。

聊为一辰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6:28:18

原文展示:

庭雨应诏诗 沈约 〔南北朝〕 出空宁可图。入庭位难赋。非烟复非云。如丝复如雾。霢霂裁欲垂。霏微不能注。虽无千金质。聊为一辰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从天空降下的雨,难以用画图来描绘。进入庭院的位置,难以用诗赋来表达。它既不是烟,也不是云,既像丝线又像雾气。细小的雨滴刚刚要垂落,微细得几乎无法注视。虽然没有千金的贵重,却能带来一时的乐趣。

注释: 字词注释:

  • 出空:从天空降下。
  • 宁可:岂能,难以。
  • 图:描绘,画图。
  • 位难赋:难以用诗赋表达。
  • 非烟复非云:既不是烟,也不是云。
  • 如丝复如雾:既像丝线又像雾气。
  • 霢霂:细小的雨滴。
  • 裁欲垂:刚刚要垂落。
  • 霏微:微细,细微。
  • 不能注:几乎无法注视。
  • 千金质:贵重如千金。
  • 一辰趣:一时的乐趣。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雨的形态和给人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宋、齐、梁时期文学家、政治家,与谢灵运并称“沈谢”,是南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这首诗描绘了雨的细腻与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沈约在宫廷中应诏所作,描绘了雨的细腻与美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的形态和给人的感受。诗人通过“非烟复非云,如丝复如雾”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雨的朦胧与细腻。诗中的“霢霂裁欲垂,霏微不能注”进一步强调了雨的微小与难以捉摸。最后两句“虽无千金质,聊为一辰趣”则表达了雨虽然不贵重,却能带来一时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出空宁可图:从天空降下的雨,难以用画图来描绘。
  2. 入庭位难赋:进入庭院的位置,难以用诗赋来表达。
  3. 非烟复非云:既不是烟,也不是云。
  4. 如丝复如雾:既像丝线又像雾气。
  5. 霢霂裁欲垂:细小的雨滴刚刚要垂落。
  6. 霏微不能注:微细得几乎无法注视。
  7. 虽无千金质:虽然没有千金的贵重。
  8. 聊为一辰趣:却能带来一时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非烟复非云,如丝复如雾”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雨的形态。
  • 对仗:“非烟复非云,如丝复如雾”中的“非”与“如”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雨的细腻与美感,并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比喻和描绘,展现了雨的细腻与朦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非烟复非云”形容的是什么? A. 烟 B. 云 C. 雨 D. 雾
  2. “霢霂裁欲垂”中的“霢霂”指的是什么? A. 大雨 B. 小雨 C. 雾气 D. 烟雾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 A. 雨的贵重 B. 雨的乐趣 C. 雨的形态 D. 雨的来源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谢灵运《登池上楼》:同样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描绘了雨的美感,可以对比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约诗集》:收录沈约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背景知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园梨花最盛,纷纭如雪,其下西府海棠一株,红艳绝伦,因忆老人纳妾一绝 挽苏宇霖阁部 其三 挽苏宇霖阁部 其二 挽苏宇霖阁部 其一 芷园张太史楼居寄赠 其二 芷园张太史楼居寄赠 其一 挽袁自如大司马 其二 挽袁自如大司马 其一 秋兴 其三 秋兴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釒字旁的字 颜杨 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而世为天下法 打牙打令 示字旁的字 徒乱人意 海角天涯 癶字旁的字 草结尾的成语 皿字底的字 保境安民 灵材 没心没想 抱蔓摘瓜 歺字旁的字 瓜字初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