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1:01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其一
杜甫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
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
全诗翻译:
四镇的精锐部队十分富饶,战斗力卓越无比。听说还有勇敢的士兵愿意前来,足以平息风波与尘乱。老马在夜里知道要出征,饥饿的苍鹰就像在盯着人。面临危机久战不息,紧急时刻的表现就像神一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安西兵出征的关注,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的背景。诗中提到的“苍鹰”象征着战斗力强的士兵,而“老马”则象征着经验和智慧。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特别是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安史之乱,国家动荡,边疆战事频繁。诗人目睹战乱带来的苦难,心中忧国忧民,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士兵出征的关切与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其一》是杜甫在战乱时期创作的一首诗,表现了他对边疆军队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士兵、马匹及鹰隼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
首句“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直接说明了安西兵的战斗力强大,他们被视为抵御外敌的中坚力量。这种尊重与赞美不仅反映了杜甫对士兵的敬仰,也暗示了国家在不断的动乱中对精锐部队的依赖。
接下来的“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表现出杜甫对士兵的期待与信任,认为他们能够平息动乱,恢复安宁。这一表现不仅是对安西兵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通过“老马”和“苍鹰”的对比,诗人描绘了士兵的艰辛与不易。老马象征着丰富的经验与智慧,而苍鹰则象征着渴望猎物的凶猛,暗示士兵在战斗中的生死存亡。
最后“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诗人强调了士兵在危机时刻的勇敢与果敢,表现出一种战斗精神和对胜利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士兵的信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诗人的高尚情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期待,体现了杜甫作为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诗人的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苍鹰”象征什么?
A. 经验
B. 战斗力
C. 安宁
D. 动乱
杜甫在诗中对士兵的态度是?
A. 轻蔑
B. 讽刺
C. 关心与期待
D. 无所谓
“老马夜知道”中的“老马”指代的是?
A. 年老的马
B. 有经验的士兵
C. 战争的残酷
D. 国家利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