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0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06:37
惮暑废百嗜,飘然念遐征。
顾欲控溟渤,与世湔烦蒸。
并舍松桂合,翠光浮栋楹。
时时厉清响,管磬琵琶筝。
敷床荫其下,蕲竹莹寒冰。
自足当两部,妙处讵难名。
候汤瀹葵月,欲赴松风鸣。
诗成定清切,已作寒蜩声。
由于酷暑而抛弃了百般嗜好,心中飘荡着远行的念头。
但我想要驾驭海洋,洗去世间的烦恼与炙热。
我放弃了松树和桂花的相伴,翠绿的光影在屋檐上浮动。
时常传来清脆的乐声,管乐、磬音、琵琶、筝声交织。
在树荫下铺床,蕲竹的影子如寒冰般明亮。
我已然满足于这两种境界,妙处却难以言表。
等候汤水沸腾,月亮升起,我想要去聆听松风的鸣响。
诗歌已经完成,清晰而深切,宛如寒蝉的声音。
吕天策,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观察著称,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作于炎热的夏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的宁静,表达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咏洗心堂得鸟鸣山更幽 其二》是一首具有明显的清新意象和宁静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惮暑、洗烦、松桂等意象,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环境。通过“飘然念遐征”一句,诗人透露出一种内心的渴望,向往远方的宁静与安详。诗的前半部分,诗人以对炎热的厌倦为引,表达了自己想要逃避世俗烦恼的心情。这种厌倦与渴望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对清幽生活的追求。
后半部分则描绘了诗人所向往的桃源般的生活,清脆的乐声、翠绿的光影、竹影映床,构建出一种理想化的世外桃源。这种对比和意象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灵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通过“已作寒蜩声”一句,暗示着诗歌自身的清新和独特,仿佛在说,尽管生活中有不少烦恼,但在自然的怀抱中,心灵的宁静与清澈才是最为重要的。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逃避。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炎热的厌倦?
a) 逃避
b) 忍耐
c) 享受
答案:a
“蕲竹莹寒冰”中“莹”字的意思是?
a) 暗淡
b) 明亮
c) 粗糙
答案:b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世俗的赞美
b) 对自然的向往与逃避烦恼
c)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b
对比吕天策的《咏洗心堂得鸟鸣山更幽 其二》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吕天策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逃离,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