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4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5:45
《咏洗心堂得鸟鸣山更幽 其四》
作者: 吕天策 (宋代)
登山午未饭,已觉疲发胫。
饥肠转空雷,圆顶已三请。
为享玉龙雏,咄嗟办汤饼。
顾非大檀越,劝劳久逾敬。
晚觞玉色醪,蘸甲黎花莹。
浩歌不知疲,木杪挂飞镜。
人生行乐耳,所能与时竞。
试与芙蓉子,后会约君更。
这首诗描绘了在山中午餐时的情景,作者感到疲惫,饥肠辘辘。为了品尝美食,他三次请求,终于得到了汤饼的款待。虽然劳累,但他仍然心存敬意。晚餐时,饮着美酒,浸润着花香,尽情高歌,乐在其中。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与时光竞逐。最后,他寄语友人,希望下次再见。
吕天策,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诗多描写山水风光和人情世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此诗写于作者登山游玩的时刻,表达了他在自然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态度。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感受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精神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午餐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开头部分,诗人以“登山午未饭”引入,直接展现出他在山中的状态,并通过“已觉疲发胫”传达出旅途的疲惫和对美食的渴望。接着,饥饿的肚子像雷声般轰鸣,突显出他对食物的渴求。诗人在享受美食时,心中不忘对大檀越(即高尚之人)的尊敬,这种敬意贯穿整首诗,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谦卑和对生活的感悟。
晚餐时的描写则更加生动,玉色的美酒,浸润着花香,似乎让人忘却了疲惫,尽情高歌,享受生活的乐趣。通过“人生行乐耳,所能与时竞”,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应该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结尾提到“试与芙蓉子,后会约君更”,则是对友人的寄语,期待未来的重逢,传达出一种友谊与生活乐趣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传达了“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强调在忙碌的生活中应当珍惜每一个愉悦的时刻,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玉龙雏”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晚餐时喝了什么?
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