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4:01
运平后亲之俗,时乱先疏之雄。
逾桂林而驱象,济弱水而承鸿。
既浮干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
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
火中乃寒乃暑,年和一风一雨。
听钟磬念封疆,闻笙竽思蓄聚。
瑶琨筱簜既从,怪石铅松即序。
长乐善马成厩,水衡黄金为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社会动荡后的平稳时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诗人通过“运平”表达了社会的安定,接着提到了“时乱”的背景,反映了过去的混乱。诗中提到的“桂林”和“弱水”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力量,而“干吕之气”和“律之风”则体现了音乐与文化的和谐。后半部分提到财富与农业的关系,展示了经济的繁荣与自然的规律。最后,诗人又提到听到钟声与笙竽的声音,表达了对繁荣与和谐社会的向往。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公元513年,卒于577年。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庾信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在散文、辞章方面有显著成就,常被后人尊称为“诗中之龙”。
本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阶段。庾信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安定与文化繁荣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二十一》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音乐元素,展现了一个理想社会的图景。开头提到的“运平后亲之俗”,直接切入主题,表明诗人渴望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安定。接下来的“时乱先疏之雄”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人心的疏离,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逾桂林而驱象,济弱水而承鸿”,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在描述社会现状时,诗人巧妙地运用“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展现了经济繁荣与人们生活的安定。诗句中的“火中乃寒乃暑,年和一风一雨”则生动描绘了气候的变化,象征着生活的多样性与变化无常。
结尾部分的“瑶琨筱簜既从,怪石铅松即序”,不仅展示了文化的传承,也暗示了自然的力量与美的和谐。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意象传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展现了庾信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历史的反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经济的繁荣以及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庾信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诗中“运平”指的是:
a) 经济繁荣
b) 社会安定
c) 文化繁荣
“逾桂林而驱象”的意象主要是表达:
a) 自然的美丽
b) 社会的动荡
c) 追求理想
诗中提到的“瑶琨”主要象征:
a) 财富
b) 高雅与美丽
c) 文化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