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山二首

《游山二首》

时间: 2025-05-06 17:44:53

诗句

洛川多好山,伊川多美竹。

游既各有时,虽频无倦目。

贫清非伤廉,渎幽不为辱。

麋鹿不害人,心无害麋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4:53

原文展示:

游山二首 邵雍 〔宋代〕

洛川多好山,伊川多美竹。 游既各有时,虽频无倦目。 贫清非伤廉,渎幽不为辱。 麋鹿不害人,心无害麋鹿。

白话文翻译:

洛川有许多美丽的山,伊川有许多优美的竹子。 游览的时间各有不同,虽然频繁但从不感到厌倦。 贫穷清白并不伤害廉洁,亵渎幽静并不构成侮辱。 麋鹿不会伤害人,心中也没有伤害麋鹿的念头。

注释:

  • 洛川:指洛阳一带的河流。
  • 伊川:指伊河,流经洛阳的一条河流。
  • 贫清:贫穷而清白。
  • 渎幽:亵渎幽静之地。
  • 麋鹿:一种野生动物,这里象征自然和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现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在宋代,文人多有游山玩水的习惯,邵雍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洛川的山和伊川的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游既各有时,虽频无倦目”一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频繁游览,却从不感到厌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持久热情。后两句“贫清非伤廉,渎幽不为辱”则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认为贫穷清白并不伤害廉洁,亵渎幽静也不构成侮辱,体现了作者的高尚品格和对自然和谐的尊重。最后两句“麋鹿不害人,心无害麋鹿”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保护自然的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川多好山,伊川多美竹”:直接描绘了洛川的山和伊川的竹,用“好”和“美”来形容,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游既各有时,虽频无倦目”:说明了游览的时间各有不同,但频繁的游览并不让作者感到厌倦,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持久热情。
  • “贫清非伤廉,渎幽不为辱”: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认为贫穷清白并不伤害廉洁,亵渎幽静也不构成侮辱,体现了作者的高尚品格。
  • “麋鹿不害人,心无害麋鹿”:强调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和保护自然的决心,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好山”和“美竹”来比喻洛川和伊川的自然美景。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洛川多好山,伊川多美竹”。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决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山、竹、麋鹿。这些意象代表了自然之美和和谐,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个地方是? A. 洛川和伊川 B. 洛川和黄河 C. 伊川和长江 D. 洛川和长江 答案:A

  2. 作者认为贫穷清白并不伤害什么? A. 廉洁 B. 尊严 C. 名誉 D. 地位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麋鹿”象征什么? A. 自然 B. 和谐 C. 力量 D. 速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邵雍的《游山二首》: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络索 一络索 一络索 咏草 双双燕 双双燕 燕词,甲午腊月十一日作 双双燕 其二 客兖州寻梅花不遇 双双燕 其一 双双燕 咏燕 双双燕·新燕 双双燕 唐园玩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硬武器 三尸乱爆,七窍生烟 仁言利溥 散伤丑害 包含柯的词语有哪些 竺僧 舞文弄墨 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科任 百喙如一 姨弟 伯仁由我而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