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0:16
过十八滩
作者: 湛若水 〔明代〕
行行十八滩,一滩度一劫。
劫尽逢水源,平澜见明月。
踏月逾庾关,于兹是小歇。
人世多滟滪,寻常互倾灭。
我身在风涛,阅月百圆缺。
此事难重陈,重陈五情热。
沿着江流走过十八滩,每一滩都是一次劫难。
劫难尽头终于遇上水源,波平浪静中看见明月。
踏着月光越过庾关,在这里稍作歇息。
人世间的沧桑变化,常常让彼此的情感消逝。
我身处风涛之中,经历了月圆月缺的循环。
这些事情难以再重述,重述时却又情感热烈无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湛若水,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色。他的诗作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过十八滩》创作于作者旅行途中,表达了他对旅途艰辛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透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世的感慨,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过十八滩》是一首描绘旅途艰辛与人生哲理的诗。诗中“行行十八滩,一滩度一劫”开头便引人入胜,生动地刻画了旅途的艰难与挑战。每一滩如同人生中的一个障碍,意味着要经历重重考验。接着“劫尽逢水源,平澜见明月”则展现出在经历了艰难困苦后,终于迎来了平静与希望的时刻,月亮的象征意义更是增添了诗的意境,令人思考生命中的光明与黑暗。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通过“踏月逾庾关,于兹是小歇”传达出一种短暂的休憩与思索,仿佛在提醒我们人生的旅途中,不仅要迎接挑战,也要懂得停下来反思。最后几句“我身在风涛,阅月百圆缺”更加强调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常,风涛象征着生命的波折,而月的圆缺则暗示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整体来看,诗歌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人生的苦乐交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辛,更引发了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湛若水深邃的哲学思考与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强调了经历艰难与挫折后所获得的生命智慧与哲理,同时也反映了对人世无常、情感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十八滩”象征着什么?
A. 旅途的美好
B. 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C. 休息的地方
“平澜见明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无奈与绝望
B. 希望与宁静
C. 忧伤与怀念
诗人提到的“我身在风涛”意味着什么?
A. 生活的安宁
B. 人生的动荡与不安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