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0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3:44
赠萧自愚炼师
作者:刘崧 〔明代〕
填海衔木石,移山开路衢。
既怜精卫苦,复笑愚公愚。
扰扰六合间,机械纷奔趋。
岂知大智者,敛之寂若无。
缅彼白鹤仙,昂藏一丈夫。
冲抱龙虎气,清含山泽癯。
炼药入紫霞,吹笙上玄都。
逍遥青天中,湛寂以自娱。
我欲蹑其躅,飘然安可呼。
永怀伯阳翁,握此玄化枢。
毋为事辩巧,取愧斯人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炼丹师萧自愚的钦佩与思考。诗中提到,填海与移山的壮举让人感叹精卫和愚公的执着,但也在此基础上流露出一些讽刺,认为他们的努力或许是愚蠢的。同时,诗人指出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真正的大智者是能够在沉静中把握万象的人。接着,诗人提到白鹤仙人,表明了理想中的高尚人格和超然境界。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伯阳翁的怀念,并告诫自己不应为世事所困扰,而应追求内心的宁静。
作者介绍:刘崧,明代诗人,字子渊,号萧隐,擅长诗词,尤其是五言和七言古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融入了道教的思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思想觉醒的时代,诗人通过对炼丹师的赠诗,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炼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修道炼丹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诗中以“填海衔木石”和“移山开路衢”为引子,表达了人们在世俗中努力奋斗的决心,但是在诗人的眼中,这种努力却显得有些“愚”。“既怜精卫苦,复笑愚公愚”道出了对执着与无知之间的微妙关系。接着,诗人转向了对真正智慧的思考,认为大智者在于沉静与内敛,正如“缅彼白鹤仙,昂藏一丈夫”所传达的那种超然与高洁。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世俗的讽刺,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同时,在行文上,诗人运用对比与象征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意之余,也能引发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填海衔木石”中的“填海”指的是哪个神话中的形象?
诗中提到的“龙虎气”主要象征什么?
“毋为事辩巧,取愧斯人徒”这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