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18:21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瓜车反覆。
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18:21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孤儿出生,孤儿在世,命运承受苦难。父母在世时,坐着坚固的车,驾着骏马。父母去世后,兄嫂让我外出做生意。南到九江,东到齐鲁。腊月回家,不敢说自己的苦楚。头上虮虱多,脸上满是尘土。大哥让我准备饭菜,大嫂让我照看马。上高堂,去殿下堂。孤儿的泪水如雨下。让我早晨去汲水,晚上才带水回来。手脚不方便,脚下没有草。寒霜凄凄,脚下多了蒺藜。拔掉蒺藜时,刺痛了肉,心中悲伤。泪水淋漓,清涕不断。冬天没有衣服穿,夏天也没有单衣。活生生不快乐,不如早去,去地下黄泉。春天来临,草芽萌动。三月养蚕,六月收瓜。将要把瓜车拉回来。瓜车反复。帮助我的人少,吃瓜的人多。希望能还我瓜蒂,兄嫂对我很严。独自急于归来,应该好好策划。乱世中一片嘈杂,想寄一封尺书,给地下的父母,兄嫂难以久留。
作者介绍:此诗的作者不详,属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孤儿的生活状况。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社会动荡时期,孤儿失去父母后,生活困苦,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
《孤儿行》是一首充满悲哀与无奈的诗歌,通过孤儿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失去亲人后的孤独与艰辛。诗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怀念与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开篇即点明孤儿的身份,接着通过对比父母在世时的富裕与自己失去后的困苦,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了诗的情感冲击力。
诗中细腻地描绘了孤儿的生活细节:从汲水的辛苦到兄嫂的冷漠,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无助与孤独。尤其是“泪下如雨”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孤儿心中的悲伤与无奈。诗的最后,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及对生活的反思,流露出对归属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孤儿命运的深切同情,体现了对亲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不满。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让读者感受到孤儿的痛苦与无助,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孤儿行》中的孤儿主要经历了哪些生活困境?
诗中提到的“蒺藜”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解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孤儿行》的情感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