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乐府

《乐府》

时间: 2025-05-02 11:16:03

诗句

胶漆至坚。

浸之则离。

皎皎素丝。

溺色染移。

君不我弃。

谗人所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6:03

原文展示:

胶漆至坚。浸之则离。
皎皎素丝。溺色染移。
君不我弃。谗人所为。

白话文翻译:

胶漆虽然坚固,但一旦浸水就会分离;
洁白的丝线,染上颜色后便会改变。
你若不抛弃我,便是被谗言所误。

注释:

字词注释:

  • 胶漆:一种非常坚固的粘合剂,象征牢固的关系。
  • 皎皎:形容洁白明亮。
  • 溺色染移:指染上颜色后失去原本的颜色。
  • 谗人:指那些说坏话、造谣的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胶漆”与“素丝”,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暗示即便是再坚固的关系也可能因为外界的因素而受到影响。该诗的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表达人际关系的脆弱和对误解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曹操之子,以其才华和深情著称。曹植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柔婉细腻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曹植与其兄曹丕之间的权力斗争时期,表达了对情感的渴望和对谗言的无奈,反映了当时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背景。

诗歌鉴赏:

《乐府》是曹植一首充满感情的作品,诗中通过胶漆和素丝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不易。开头的“胶漆至坚”用以强调理想中的牢不可破的关系,而“浸之则离”则揭示出外界环境对情感的影响,暗示即使是亲密的关系也可能因外部因素而破裂。接下来的“皎皎素丝”与“溺色染移”进一步深化了这个主题,洁白的丝线一旦被染上颜色便不再纯净,这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际关系可能被谣言和误解所污染。

最后的“君不我弃,谗人所为”则表达了对情感的渴望和对外界干扰的反感,显示出对真挚情感的期盼和对谣言的无奈。这首诗以其简练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谗言的痛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胶漆至坚”:象征亲密关系的牢固。
  • “浸之则离”:暗示外界因素可能导致关系的分裂。
  • “皎皎素丝”:强调纯洁无瑕的情感。
  • “溺色染移”:比喻情感被外界影响后的变化。
  • “君不我弃”:表达对对方的期待与依赖。
  • “谗人所为”:指责外界谣言对感情的破坏。

修辞手法:

  • 比喻:胶漆与素丝象征情感的坚固与脆弱。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真挚情感的期待以及对谗言和误解的无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可坚固,但却易受外界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胶漆:象征牢固的关系,体现情感的深厚。
  • 素丝:象征纯洁的情感,暗示感情的脆弱。
  • 色染:比喻外界因素对情感的污染,强调情感的易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胶漆至坚”中的“胶漆”主要象征:
    A. 坚固的关系
    B. 柔软的情感
    C. 外界的干扰

  2. “皎皎素丝”中“皎皎”指的是:
    A. 明亮洁白
    B. 颜色鲜艳
    C. 复杂多变

  3. 诗中提到的“谗人”是指:
    A. 朋友
    B. 说坏话的人
    C. 忍耐的人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
  • 《静女》 by 佚名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曹植的《乐府》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注重豪放激昂的气势。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曹植词集》
  • 《乐府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瑞鹤仙 江城厌旅,再度清明,坐对瓶花,怅然有赋。调夹钟羽一解 瑞鹤仙 壬辰十月朝日感事作 瑞鹤仙·晚游孤山寻林和靖先生墓 瑞鹤仙 离筵代意 瑞鹤仙 入春快晴,桃柳争发,一夕凄风忽起,薄寒中人,念乱思乡,漫谱此阕 瑞鹤仙 瑞鹤仙 瑞鹤仙 瑞鹤仙·上巳后二日新霁,叶氏园看花作 瑞鹤仙 寄刘达泉申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裹腰 蛇行斗折 隶字旁的字 盐梅相成 飞字旁的字 三儒 怒芒 乡里不通 衣字旁的字 票布 目字旁的字 西窗剪烛 易意 出将入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