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1:34
古木寒藤挽我住,身非靖节谁能留。
多惭不及鸾溪水,长向山前山后流。
在古老的树木和寒冷的藤蔓中,我驻足不前,但我并不具备靖节那样的高洁品质,谁能让我留下呢?我深感惭愧,无法与鸾溪的流水相比,它长久地在山前山后流淌。
张元干,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作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张元干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意境的营造。
此诗创作于张元干游历庐山之时,庐山以奇秀的山水著称,是文人雅士游览的胜地。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平庸,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自我价值的反思。
这首《游庐山》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开头“古木寒藤挽我住”以古木和寒藤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萧条的氛围,诗人仿佛被这些古老的事物所束缚,无法自由前行。接下来的“身非靖节谁能留”则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品格的自我否定,暗示自己没有高洁的品质,无法与那些高尚之人相提并论。最后一句“多惭不及鸾溪水,长向山前山后流”更是将自愧之情推向高潮。鸾溪的流水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活力,而诗人则感到自己的短暂与平淡,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以深刻的自省为核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自身局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自我反思,表现出对高尚品格的向往与对自身缺陷的认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渺小。
诗中提到的“靖节”指的是:
A. 一种树木
B. 高洁之人
C. 一种水流
诗人用“鸾溪水”来比喻什么?
A. 自身的短暂
B. 自然的流动与活力
C. 古老的树木
诗人感到惭愧的原因是:
A. 自身不够高洁
B. 自然景色太美
C. 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