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9:43
原文展示:
次韵李子永见贻 赵蕃 〔宋代〕
何能辛苦叹人穷,况复经行觅句工。 平日相思在天末,今年远别遂湘中。 饥寒似我谁驱近,人物如公孰长雄。 蕙帐山人久寂寞,曾何台省欠诸公。
白话文翻译:
怎能辛苦地感叹人的困苦,更何况还要在行走中寻找诗句的精妙。 平日里的相思之情如同在天边,今年却远别到了湘中。 饥寒交迫的我,是谁驱使靠近,而像您这样的人物,谁能比得上您的雄伟。 山中的隐士长久地寂寞,曾经那些台省的官员们,是否也缺少了您这样的公卿。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有交往。赵蕃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对李子永的回赠之作。李子永可能是赵蕃的朋友或同僚,他在某次分别后给赵蕃寄来了诗作,赵蕃因此次韵作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感慨。诗中,“何能辛苦叹人穷”一句,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也是对自己处境的自嘲。诗人通过“平日相思在天末,今年远别遂湘中”的对比,突出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深远。后两句“饥寒似我谁驱近,人物如公孰长雄”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对自身困境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身困境的无奈,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天末”比喻了什么? A. 思念之情的遥远 B. 实际的地理位置 C. 隐居生活 D. 友人的赞美
诗中的“湘中”指的是什么? A. 思念之情的遥远 B. 实际的地理位置 C. 隐居生活 D. 友人的赞美
诗中的“蕙帐山人”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友人 C. 隐士 D. 官员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