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蓦山溪(暮秋赏梨花)

《蓦山溪(暮秋赏梨花)》

时间: 2025-05-02 12:46:22

诗句

凋红减翠,正是清秋杪。

深院袅香风,看梨花、一枝开早。

珑璁映面,依约认娇颦,天淡淡,月溶溶,春意知多少。

清明池馆,芳信年年好。

更向五侯家,把江梅、风光占了。

休教寂寞,辜负向人心。

檀板响,宝杯倾,潘鬓从他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6:22

原文展示

《蓦山溪(暮秋赏梨花)》
作者:曾觌 〔宋代〕

凋红减翠,正是清秋杪。
深院袅香风,看梨花一枝开早。
珑璁映面,依约认娇颦,
天淡淡,月溶溶,春意知多少。
清明池馆,芳信年年好。
更向五侯家,把江梅风光占了。
休教寂寞,辜负向人心。
檀板响,宝杯倾,潘鬓从他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深秋时节,花瓣凋落,树叶减少,正是清秋的末尾。微风轻拂,院中散发着香气,梨花在此时绽放出早开的花朵。映照在面庞上的光影,依稀能辨认出那娇羞的神态;天空淡淡,月光柔和,春天的气息又有多少呢?在清明的池馆里,每年都能收到美好的信件。更有五侯家,独占了江梅的风光。不要让寂寞来临,辜负了人心的期待。檀板声响起,宝杯倾斜,潘鬓早已衰老。

注释

  • 凋红减翠:花瓣凋落,绿叶减少。
  • 清秋杪:深秋的末尾。
  • 袅香风:轻柔的香风。
  • 珑璁:指珠玉或美丽的光彩。
  • 娇颦:娇羞的皱眉。
  • 芳信:美好的消息、信件。
  • 五侯家:指富贵人家。
  • 檀板:一种乐器,常用作伴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觌,字梦阮,号醒庐,南宋时期的词人,以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词常常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尤其擅长表现女性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秋冬交替之际,正值梨花盛开之时,表现出一种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诗歌鉴赏

《蓦山溪(暮秋赏梨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末梨花的清新与凋零,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交织的氛围。词的开头便通过“凋红减翠”传达出季节的变迁,深院中的香风轻拂,更加突显出梨花的早开,似乎在告诉人们,尽管秋天已经来临,生命的美丽依旧存在。

“珑璁映面”一句,描绘了光影与花影的交织,映射出词人对美的认知与感受,而“娇颦”则让人联想到温柔的女子,增添了一丝人情味。随着“天淡淡,月溶溶”的描写,意境愈加开阔,仿佛在问春天的气息还剩多少,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词中提到的“清明池馆,芳信年年好”,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体现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而“更向五侯家,把江梅风光占了”则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景致的占有欲,形成了对比。

最后的“檀板响,宝杯倾”则展现了生活的欢愉与喧闹,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让寂寞侵袭,辜负了人心的期盼。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凋红减翠,正是清秋杪。
    描述秋季的凋零景象,叶子落下,花瓣凋谢。

  2. 深院袅香风,看梨花一枝开早。
    深院中轻风拂动,梨花在这个时节早早绽放,展现出秋冬交替的美。

  3. 珑璁映面,依约认娇颦,
    光影映照在脸上,隐约可以认出那娇羞的神态。

  4. 天淡淡,月溶溶,春意知多少。
    天空显得淡淡的,月光如水般柔和,春天的气息又剩下多少呢?

  5. 清明池馆,芳信年年好。
    清明的池塘和馆舍,每年都有美好的消息传来。

  6. 更向五侯家,把江梅风光占了。
    更向富贵人家占有江梅的美景。

  7. 休教寂寞,辜负向人心。
    不要让孤独来临,辜负了他人的关心。

  8. 檀板响,宝杯倾,潘鬓从他老。
    乐声响起,酒杯倾斜,潘鬓已然衰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意知多少”,暗喻春天的气息。
  • 拟人:如“香风袅袅”,赋予风以人的特性。
  • 对仗:如“天淡淡,月溶溶”,形成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梨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心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梨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展现了生命的顽强。
  2. 秋天:代表着衰退与无常,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3. 檀板与宝杯:象征着生活的欢愉与热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词中“凋红减翠”指的是什么?
    A. 花瓣凋落,绿叶减少
    B. 绿叶生长,花瓣盛开
    C. 秋天来到,春天离去
    D. 清明来临,万物复苏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天淡淡,月溶溶”描绘了___的景象。

  3. 判断题:这首词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错)

答案

  1. A
  2. 清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了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曾觌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虽风格不同,但都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曾觌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理解《蓦山溪(暮秋赏梨花)》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山行 别蒙侄 湖上醉题 三用韵酬沈同年 汪运干容安斋 太庙斋宿 以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为韵送胡献叔守邵阳 其二 重题钓台 欧职相士谒书诣梁权郡诗以代之 杨妃牡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所图不轨 万别千差 务结尾的成语 脸型 而字旁的字 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疋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包含丧的词语有哪些 用谲 三框儿的字 靡日不思 蜡儿 游蜂 盲风妒雨 靣字旁的字 宜嗔宜喜 油炸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