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黄日升贡士东楼卷

《题黄日升贡士东楼卷》

时间: 2025-05-02 13:23:17

诗句

胜地于人似有期,层轩直觉与东宜。

杜陵西阁怜花冷,庾亮南楼恨月迟。

近市尘埃元不到,背山风景却成奇。

十年著得凌云赋,秪恐君王未便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3:17

原文展示:

题黄日升贡士东楼卷 李东阳 〔明代〕 胜地于人似有期,层轩直觉与东宜。 杜陵西阁怜花冷,庾亮南楼恨月迟。 近市尘埃元不到,背山风景却成奇。 十年著得凌云赋,秪恐君王未便知。

白话文翻译:

在这片胜地,人与景似乎有着某种约定,高耸的楼阁让人感觉与东方格外相宜。 杜陵的西阁让人怜惜那冷落的花朵,庾亮的南楼则让人遗憾月亮的迟来。 靠近市集的尘埃原本无法到达这里,背靠山峦的风景却变得异常奇妙。 十年来精心创作的凌云之作,只怕君王未必能够知晓。

注释:

字词注释:

  •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 层轩:高耸的楼阁。
  • 杜陵:地名,指杜甫的故居。
  • 庾亮:东晋名士,南楼是其常去之地。
  • 近市尘埃:指市井的喧嚣和尘土。
  • 背山风景:指背靠山峦的自然风光。
  • 凌云赋:指高超的文学作品。

典故解析:

  • 杜陵西阁:杜甫曾在杜陵居住,其诗中常有对花的描写,如“花径不曾缘客扫”。
  • 庾亮南楼:庾亮是东晋时期的名士,南楼是他常去的地方,与友人赏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吉水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为黄日升的东楼卷所作的题诗。黄日升是一位贡士,即通过科举考试的士人。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黄日升文学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作品可能不被君王所知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东楼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黄日升文学才华的赞赏。诗中“胜地于人似有期”一句,表达了作者与黄日升在文学上的共鸣和期待。“杜陵西阁怜花冷,庾亮南楼恨月迟”运用典故,既展现了作者对文学传统的尊重,也表达了对黄日升作品的深切理解。最后两句“十年著得凌云赋,秪恐君王未便知”则流露出对黄日升才华可能被埋没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对文学人才的关怀和对时代环境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胜地于人似有期:胜地与人的相遇似乎是命中注定的,表达了作者对黄日升的赞赏和期待。
  2. 层轩直觉与东宜:高耸的楼阁让人感觉与东方格外相宜,描绘了东楼的壮观。
  3. 杜陵西阁怜花冷:借用杜甫的典故,表达了对黄日升作品的深切理解。
  4. 庾亮南楼恨月迟:借用庾亮的典故,表达了对黄日升才华的赞赏。
  5. 近市尘埃元不到:市井的喧嚣无法到达这里,强调了东楼的清幽。
  6. 背山风景却成奇:背靠山峦的风景变得异常奇妙,描绘了东楼的自然美景。
  7. 十年著得凌云赋:十年来精心创作的文学作品,赞赏黄日升的才华。
  8. 秪恐君王未便知:只怕君王未必能够知晓,表达了对黄日升才华可能被埋没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胜地于人似有期”中的“似有期”比喻人与胜地的相遇如同命中注定。
  • 典故:“杜陵西阁怜花冷”和“庾亮南楼恨月迟”运用典故,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
  • 对仗:“近市尘埃元不到,背山风景却成奇”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黄日升文学才华的赞赏和对时代环境的深刻认识。通过描绘东楼的美景和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黄日升的深切理解和对其才华可能被埋没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象征着黄日升的文学才华。
  • 层轩:高耸的楼阁,象征着黄日升的文学成就。
  • 杜陵西阁:杜甫的故居,象征着文学传统。
  • 庾亮南楼:庾亮的常去之地,象征着文学交流。
  • 近市尘埃:市井的喧嚣,象征着世俗的干扰。
  • 背山风景:背靠山峦的自然风光,象征着文学的清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陵西阁”和“庾亮南楼”分别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 杜甫和庾亮 B. 李白和庾亮 C. 杜甫和苏轼 D. 李白和苏轼

  2. 诗中的“凌云赋”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楼阁 B. 高超的文学作品 C. 美丽的风景 D. 珍贵的书籍

  3. 诗的最后一句“秪恐君王未便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担忧? A. 黄日升的才华被埋没 B. 黄日升的作品不被欣赏 C. 黄日升的生活困苦 D. 黄日升的健康问题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庾信的《咏怀古迹五首》:表达了庾信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敬仰。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李东阳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时代环境的深刻认识。
  • 庾信的《咏怀古迹五首》与李东阳的这首诗都运用了典故,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李东阳诗歌的重要资料。
  • 《杜甫诗集》:收录了杜甫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杜甫诗歌的重要资料。
  • 《庾信诗集》:收录了庾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庾信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吹箫(七夕) 法曲(入破第一) 再答前韵二首 宫词三十三首 清平乐 归去来 和蔡瞻明知府 山居杂诗九十首 和英书记二首 送谢景思从辟督府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母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柳腰莲脸 单见浅闻 厚禄重荣 衣字旁的字 兜拕 情天 重山峻岭 治绩 沙梁 巾字旁的字 虽覆能复 关开头的成语 阿世媚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