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4:22
原文展示:
碧筒酒次韵柬傅曰会中书 李东阳 〔明代〕 翠峣深处碧为筒,照见池头一丈红。 别有清风来地主,巧将甘露夺天公。 香随绿蚁应潜度,心入灵犀已暗通。 我不负花还负此,不胜馀兴绕堂中。
白话文翻译:
在翠绿的山峦深处,碧绿的竹筒装着美酒,池边映照着一丈高的红花。 另有一股清风从地主那里吹来,巧妙地夺取了天公的甘露。 香气随着绿蚁(酒中的浮沫)悄然传递,心灵与灵犀(指心意相通)已经暗中相通。 我没有辜负这花,也没有辜负这酒,但余兴未尽,绕着堂中徘徊。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领袖,与杨慎、唐寅并称“吴中三才子”。李东阳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颇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明代中期创作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可能是在参加一个宴会,饮酒赏花,感受到地主的恩惠和天公的恩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余兴未尽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宴会中的美景。首联以“翠峣深处碧为筒”开篇,用碧绿的竹筒装酒,形象生动。颔联“照见池头一丈红”,红花高照,色彩鲜明。颈联“别有清风来地主,巧将甘露夺天公”,巧妙地运用比喻,将地主的恩惠比作清风,天公的恩赐比作甘露,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感激之情。尾联“我不负花还负此,不胜馀兴绕堂中”,诗人表达了对花和酒的珍惜,以及对余兴未尽的留恋,情感真挚。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余兴未尽的留恋。诗人通过对宴会中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花和酒的珍惜,以及对心意相通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地主恩惠和天公恩赐的感激之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碧为筒”指的是什么? A. 碧绿的竹筒 B. 碧绿的酒杯 C. 碧绿的山峦 D. 碧绿的池水
诗中的“一丈红”形容的是什么? A. 高大的红花 B. 高大的绿树 C. 高大的山峦 D. 高大的建筑
诗中的“清风”比喻的是什么? A. 地主的恩惠 B. 天公的恩赐 C. 自然的风景 D. 宴会的气氛
诗中的“甘露”比喻的是什么? A. 地主的恩惠 B. 天公的恩赐 C. 自然的风景 D. 宴会的气氛
诗中的“绿蚁”指的是什么? A. 酒中的浮沫 B. 绿色的蚂蚁 C. 绿色的植物 D. 绿色的山峦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