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0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03:26
辛弃疾的《六么令(再用前韵)》原文如下:
倒冠一笑,华发玉簪折。阳关自来凄断,却怪歌声滑。放浪儿童归舍,莫恼比邻鸭。水连山接。看君归兴,如醉中醒梦中觉。江上吴侬问我,一一烦君说。坐客尊酒频空,剩欠真珠压。手把鱼竿未稳,长向沧浪学。问愁谁怯。可堪杨柳,先作东风满城雪。
全诗可以翻译为: 轻松地笑着,虽然已经白发苍苍,头上的玉簪也折断了。阳关的曲调总是这么悲凉,却又怪歌声滑稽。放荡的儿童都回到家中,别去打扰邻家的鸭子。水和山连在一起。看你归来的兴致,犹如醉酒中醒来,梦中惊觉。江边的吴侬问我,烦请一一告诉他。坐在这里的客人,酒杯频频空了,剩下的只有真珠的沉重。手握鱼竿却不稳,长久地向沧浪学习。问愁的人是谁在畏惧。可堪杨柳,早已让东风变成满城的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将领,其作品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词作多描写英雄气概、民族情怀和个人生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六么令(再用前韵)》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士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世事的深刻理解。
整首词通过轻松的语调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开篇的“倒冠一笑”,展现了一种洒脱与不拘泥于生活琐事的态度,而“华发玉簪折”则暗示了作者的年纪和经历的沉重。阳关曲调的引入,令整首词有了情感的深度,仿佛在诉说着一种离别的哀愁。
“放浪儿童归舍”,则通过对儿童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生动的生活气息,而“莫恼比邻鸭”则显示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词中不断交织着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感慨,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温暖。
后半部分的“坐客尊酒频空”,传达出一种孤独感,酒杯空了的意象与“真珠压”的重负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长向沧浪学”,则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无论经历多少波折,依然要向生活学习,勇敢面对。
整首词在情感上既有对人生的反思,又有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辛弃疾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尽管存在孤独与沉重,但依然要勇敢面对,展现了辛弃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六么令》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阳关”代表什么?
“坐客尊酒频空”中的“频空”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六么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以细腻的描写表现内心情感,但辛弃疾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思考,李清照则更注重对离别情感的细腻描绘。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