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46:24
满江红 夏日遣怀
作者: 万锦雯 〔清代〕
与我周旋,算只是数间茅屋。
也自有,天然景物,来亲幽独。
得食小鱼浮自惯,喧林众鸟啼相续。
更堪怜弱草最多情,当阶绿。
诗百首,忘于录。
书万卷,慵于读。
但高眠镇日,喜无尘俗。
蕙炷欲残帘半捲,松声不断茶刚熟。
待披襟纳尽北窗凉,逃三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繁华的淡泊。诗中提到,与我交往的不过是几间茅屋,但这里有天然的美景陪伴着我,独自享受着静谧。我习惯于捕捞小鱼,听着林中鸟儿的鸣叫,草地上的柔弱小草最富情意,绿意盎然。
我写了百首诗,反而忘记了记录;读了万卷书,却懒于去读。只想在高高的床上懒懒地睡觉,享受没有世俗纷扰的生活。香草快要燃尽,窗帘半卷,松涛声不断,茶水正好泡熟。等到我披上衣襟,迎接北窗的凉风,逃离这三伏的酷热。
作者介绍:万锦雯,清代女诗人,生于富裕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夏日,正值酷暑,诗人借助自然环境抒发内心的感受,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世界的淡泊。
《满江红 夏日遣怀》是万锦雯的一首代表作,诗中渗透着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以茅屋的静谧为背景,描绘出夏日的宁静与恬淡。通过对小鱼、鸟鸣、绿草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对“诗百首,忘于录;书万卷,慵于读”的自我反思,进一步显露出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表现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在写作手法上,运用对比和排比,使得诗歌层次分明,情感逐渐深入。前半部分描绘自然,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闲适与消逝的时间,形成鲜明的对照。最后一句“待披襟纳尽北窗凉,逃三伏”,意象清新,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泊,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茅屋”象征什么?
A. 豪华的生活
B. 简朴的生活
C. 忙碌的生活
D. 贫穷的生活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忽视
C. 反感
D. 赞同
“蕙炷欲残帘半捲”中的“蕙炷”指的是:
A. 花香
B. 香草
C. 书籍
D. 诗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