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6:49
《子夜歌 夏闺回文》 作者: 朱玙 〔清代〕
碧荷香透纱窗北。
北窗纱透香荷碧。
清露比珠明。
明珠比露清。
竹穿萤灿绿。
绿灿萤穿竹。
纤月映疏帘。
帘疏映月纤。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的闺房景象:碧绿的荷花香气透过北窗,窗外的荷花清香弥漫;清晨的露珠如珍珠般明亮,珍珠的光辉又比露珠更为清澈;竹林中萤火虫闪烁着绿色的光芒,绿光穿越竹林;细腻的月光映照在疏朗的帘子上,帘子又映衬着月光的纤细。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荷花、露珠、萤火虫和月亮均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清幽的夏夜和恬静的心境。
朱玙,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写作女儿情感诗著称,作品多描绘秀美的自然景色和女性的柔情。
《子夜歌 夏闺回文》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诗人关注女性内心的细腻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夜晚的清幽与宁静。
《子夜歌 夏闺回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夜的幽静与美丽,诗人在构思上巧妙地运用了回文形式,使得诗的结构更为和谐,意境也显得更加深远。每一联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恬静而梦幻的氛围。诗中对荷花、露珠、萤火虫和月亮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夏夜的柔情与思念。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尤其在“清露比珠明,明珠比露清”一联中,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露珠的晶莹剔透与珠子的光辉,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增强了诗的层次感。整首诗如同一幅静谧的夏夜画卷,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夜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递出一种恬淡而宁静的情感,令人思绪飞扬。
诗中“清露比珠明”主要是用来比喻什么?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诗人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诗的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