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0:5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51:58
与松林道人求竹栽
周紫芝 〔宋代〕
人生殊臭味,不异莸与薰。
岁晚期金兰,矫矫惟此君。
缅怀古招提,脩竹如云屯。
道人淡无与,所居竹为群。
馀阴满窗户,肯惜为我分。
他年蜗牛庐,净几横清芬。
疏疏便可意,霭霭亦足欣。
千亩不足侯,万夫宁是军。
客问有何好,仰屋不必言。
幽径傥可开,迟子日款门。
人生的价值和气味,正如臭莸与芬芳的薰草没有什么区别。岁末时节,只有金兰品德的人值得珍惜。追怀古时的招提寺,修竹如云般丛生。道人淡泊无为,栖居之地竹林成群。窗户外的阴影满溢,是否肯为我分享?他年当我蜗居于小庐,简洁的案几上荡漾着清香。稀疏的竹子便足够让我欣赏,轻雾弥漫也让我心中欢喜。千亩的土地不足以让我依靠,万人的军队也不如一位友人。客人问我有什么好处,我只仰望屋顶不必多言。幽静的小径或许能够开辟,让阳光迟缓地洒入门前。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季陵,号青门,出生于宋代,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诗词,尤以竹诗闻名,作品多反映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周紫芝与松林道人间的交流中,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及对淡泊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理想人格与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志同道合朋友的珍视。开篇便以“人生殊臭味”引入,强调人生的价值观,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臭与香的对比,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被珍视。诗中对于古招提的怀念,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追求。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志趣,诗人通过描绘竹林的景象,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最后几句对客人的回答,既是对竹子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坚守,体现了诗人宁愿孤独也不愿随波逐流的情怀。整首诗在描写优美的自然景象中,隐含了深厚的哲理,给人以深思的余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与真挚友谊的追求,反映了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莸与薰”象征什么?
A. 高尚与低贱
B. 富贵与贫穷
C. 荣华与衰落
D. 快乐与悲伤
诗人对竹子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崇高敬仰
C. 忽略不计
D. 恨之入骨
诗的最后一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望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