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0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1:06
荒村无鸡豚,何以供刀机。
山蔬杂百种,此物含妙理。
幽居有胜事,一笑随稚子。
朝甑饭凫茈,暮鼎羹马齿。
笋包出土肥,蕨芽含露紫。
试采少陵苣,更撷天随杞。
举杯香覆坐,摇喉滑流匕。
悠然理尘策,果腹万事已。
君看金谷楼,步障五十里。
韭齑及豆粥,为具咄嗟耳。
回观奇祸作,一死政坐此。
寄声肉食徒,吾事勿轻鄙。
在这个荒凉的村庄里没有鸡和猪,怎么能有肉来做饭呢?山野里的蔬菜种类繁多,这些东西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隐居在山林中,有美好的事情,和孩子们一起笑闹。早上用蒸锅煮饭,晚上用鼎煮马齿苋的羹。竹笋从肥沃的土里冒出,蕨芽上沾满了露水,呈现出紫色。试着去采摘少陵的野菜,再去采天随的枸杞。举杯饮酒,香气四溢,咽喉滑润流畅。悠然自得地整理心情,吃饱了就无所顾虑。看看金谷楼,路途却要走五十里。韭菜和豆粥就是我们的食物,难道不值得赞叹吗?回头看看,奇怪的灾祸降临,一死就只能坐在这里。寄托在肉食上的人,别轻视我的事。
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擅长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作品清新脱俗,常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撷野蔬示小儿》创作于周紫芝隐居的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适合教育孩子珍惜自然和简单的快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恬淡。首联起笔直接指出乡村的贫乏,反衬出后文对野菜的赞美,显示了诗人对食物来源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山蔬不仅是生存的选择,更蕴含了哲理,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理解与敬畏。
中间部分通过具体的饮食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丰盈与乐趣,尤其是与稚子同乐的场景,传达了纯真的家庭生活的温暖。避开繁华的尘世,诗人选择与自然为伴,体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后文则通过“看金谷楼”的比喻,揭示了对城市繁华的思索与反思,强调简朴生活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寄声肉食徒,吾事勿轻鄙”,则是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自我,表达了对物质和精神的深刻思考,显示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深刻思考,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马齿”指的是哪种植物?
A. 马齿苋
B. 竹笋
C. 香葱
D. 韭菜
诗中“荒村无鸡豚”表达了什么含义?
A. 生活富裕
B. 生活贫瘠
C. 生活多彩
D. 生活丰富
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C. 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赞美
D. 对家庭的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