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元宵

《元宵》

时间: 2025-04-28 23:14:21

诗句

巴人最重上元时,老稚相携看点诗。

行药归来天向晓,道傍闻得唤蚕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14:21

原文展示:

元宵
作者: 彭永 〔宋代〕
巴人最重上元时,
老稚相携看点诗。
行药归来天向晓,
道傍闻得唤蚕丝。

白话文翻译:

在巴人的心目中,上元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
老人和孩子们相携而行,共同观看点灯的诗会。
我从药铺回来的时候,天色已接近黎明,
在路边听到有人叫唤着蚕丝。

注释:

字词注释:

  • 巴人: 指巴蜀地区的人,常用以代表四川一带的人民。
  • 上元: 指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 老稚: 指老年人和小孩。
  • 点诗: 指在节日中吟诵诗词,或与灯笼有关的诗歌活动。
  • 行药: 指行走于药铺,可能是指采药或送药。
  • 唤蚕丝: 可能指叫卖蚕丝的声音,或寓意春天的来临。

典故解析:
“上元”作为重要的节日,在古代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和宗教的意义,尤其与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密切相关。元宵节的灯会、猜谜以及诗词吟诵,都是当时民间盛行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永,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多描写民间生活和自然景观。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宵节期间,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元宵》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温馨。首句“巴人最重上元时”直接点明了节日的主题,表达了巴人对元宵节的重视和热爱。接着“老稚相携看点诗”,描绘了家庭团聚的温暖情景,老人与孩子们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体现了亲情的美好。

诗中“行药归来天向晓”则展现了诗人自身的经历,可能暗示他在忙碌生活中仍然不忘参与节日庆祝,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的期待。而最后一句“道傍闻得唤蚕丝”则传达出春天的气息,暗示着新生的开始,给人以希望。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温馨的场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对家人和传统节日的珍视。通过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彭永在诗中融入了对人情的细腻观察,使得整首诗既有生活化的真实感,又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欢愉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巴人最重上元时: 巴人重视元宵节,强调节日的重要性。
  2. 老稚相携看点诗: 描绘家庭团聚,代指亲情的温暖。
  3. 行药归来天向晓: 诗人从忙碌中归来,象征着生活的节奏与对节日的向往。
  4. 道傍闻得唤蚕丝: 传达春天的气息,暗示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 “老稚相携”与“行药归来”形成对比,表现生活的多样性。
  • 意象: 蚕丝象征着春天与新生,增强了诗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场景和人们的活动,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对家庭团聚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稚: 象征家庭、亲情和代际传承。
  • 上元: 代表传统节日和团圆的象征。
  • 蚕丝: 象征春天的来临和生机勃勃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上元”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老稚相携看__”。

  3. 判断题: 诗中“行药归来天向晓”意味着诗人从药铺回家。
    对 / 错

答案:

  1. B
  2. 点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 by 许浑
  • 《青玉案·元夕》 by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比较彭永的《元宵》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可以看到彭永强调家庭团聚的温馨,而辛弃疾则描绘了更加热闹、浪漫的节日氛围。两者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视角和个人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常识》
  •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李知岁 次韵李士举丈感春 次韵李士举丈除夕 次韵李士举丈除夕 次韵李士举丈除夕 次韵何子应游金壁池 次韵何子应游金壁池 次韵何子应留诗为别 次韵何子应留诗为别 次韵何子应留诗为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暮羽 苛捐杂税 纺纑 包含佃的词语有哪些 干端坤倪 广字头的字 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集抄 犹且 巛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力屈道穷 彐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情不自胜 内邸 养力蓄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