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22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
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
鬓云懒理松金凤,胭粉慵施减玉容。
伤情经岁绣帏空,心绪冗,闷倚翠屏。
慵拈粉线闲金缕,懒酌琼浆冷玉壶。
才郎一去信音疏,长叹吁,香脸泪如珠。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看书。
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百忙里铰甚鞋儿样,寂寞罗帏冷篆香。
向前搂定可憎娘,止不过赶嫁妆,误了又何妨。
轻轻地拿起斑斓的笔管,写下自己心中的事,细细地折叠银色的纸张,写下心中的怨恨。可怜我不习惯为相思而苦,结果被你那一句“肯”字,牵扯得我许多时光。鬓发懒理,像松树下的金凤,胭脂粉慵懒施用,令我容颜减色。伤感的情绪经过岁月,绣帷空荡,心绪繁杂,闷坐在翠屏前。懒得拿起粉线,闲置金缕,懒得品尝琼浆,冷却的玉壶。才子一去,音信稀疏,我长叹一声,香脸泪如珠。一直以来,好的事情天生就少,自古以来,甜美的果实都是苦后才甜。奶娘催促得紧,拘束得严,越是阻止,越觉情意深。笑着用红袖遮住银烛,不让才子夜里看书。相偎相抱取乐,终究不过是不断的应试,及第又有什么用呢?在百忙之中,忙着缝鞋样,寂寞的罗帏里香篆冷清。向前搂住可憎的娘子,赶着嫁妆,错过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白朴,元代戏曲家和诗人,字子明,号雪梅,生于大约1280年,卒于1360年左右。他的作品以词和杂剧为主,创作风格清新婉约,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尤其在爱情题材上具有独特的视角。
《阳春曲·题情》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元朝统治下的汉族人民生活艰难。诗中表露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爱情与社会规范之间的挣扎与矛盾。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恋人离去的悲伤和对未来的迷茫。
《阳春曲·题情》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诗词,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思考与感慨。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生动描绘了思念之苦与无奈。开头几句中,诗人以“轻拈斑管”引入,展示了书写心事的细腻与温柔,接着“可怜不惯害相思”则直接道出相思的苦楚,情感真挚而深沉。全诗在描写个体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当时女性在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
在形式上,这首诗通过对仗、押韵等手法,营造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使得情感的表达到达一种高峰。诸如“懒酌琼浆冷玉壶”的描写,既表现了内心的无奈,又展示出女性对生活的执着与追求。诗中反复出现的“惆怅”、“慵懒”等词汇,描绘出一种消极的情绪,体现了诗人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思。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期盼,既有对爱情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力感。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示了女性在爱情中所面对的困境,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感慨。
诗歌通过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压制与束缚。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揭示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斑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一种笔
C. 一种纸张
D. 一种花卉
诗人对“可怜不惯害相思”的感受是什么?
A. 习惯了相思
B. 感到痛苦
C. 感到快乐
D. 感到无所谓
“香脸泪如珠”中的“泪如珠”表现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伤心
C. 愤怒
D.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