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3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36:39
西江月 九江送刘牧之同知之杭
我自纫兰为佩,君方剖竹分符。
才情风调有谁如。彷佛三生小杜。
置酒昔登岘首,题诗今对匡庐。
青衫恨不到西湖。共湿黄梅细雨。
我自己用兰草编成佩饰,而你刚刚剖开竹子分符。
才华和风度有谁能比得上你呢?仿佛是前世的小杜甫。
曾经在岘山上共饮美酒,而今在匡庐对诗吟唱。
我穿着青衫,怨恨无法到达西湖。
共沐细雨,湿透了黄梅的季节。
作者介绍:白朴(约1226-1306),元代杰出的杂剧作家和诗人。他擅长描写山水和友谊,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送别友人刘牧之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惜别之情。诗中通过回忆往昔的相聚与对比,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这首《西江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篇以“我自纫兰为佩,君方剖竹分符”引入,既显示出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又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义。诗中“才情风调有谁如”一语,生动地传达了对友人卓越才华的赞赏及羡慕之情。而“彷佛三生小杜”则透出一种对友人才能的高度认可,将刘牧之与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杜甫相提并论,显得更加真诚和感人。
在回忆往昔共饮的情景时,诗人用“置酒昔登岘首”勾起了那份共度的美好时光,尽管今时不同往日,诗人仍然对昔日的相聚怀有深切的怀念。最后两句“青衫恨不到西湖,共湿黄梅细雨”,则是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无奈与惆怅,细雨和黄梅的相互交融,恰如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思考和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送别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对友人刘牧之的送别,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分离的无奈,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离别时的伤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我自纫兰为佩”中的“兰”象征什么?
“君方剖竹分符”中的“分符”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衫”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