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江月 九江送刘牧之同知之杭

《西江月 九江送刘牧之同知之杭》

时间: 2025-04-23 08:36:39

诗句

我自纫兰为佩,君方剖竹分符。

才情风调有谁如。

彷佛三生小杜。

置酒昔登岘首,题诗今对匡庐。

青衫恨不到西湖。

共湿黄梅细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36:39

原文展示:

西江月 九江送刘牧之同知之杭
我自纫兰为佩,君方剖竹分符。
才情风调有谁如。彷佛三生小杜。
置酒昔登岘首,题诗今对匡庐。
青衫恨不到西湖。共湿黄梅细雨。

白话文翻译:

我自己用兰草编成佩饰,而你刚刚剖开竹子分符。
才华和风度有谁能比得上你呢?仿佛是前世的小杜甫。
曾经在岘山上共饮美酒,而今在匡庐对诗吟唱。
我穿着青衫,怨恨无法到达西湖。
共沐细雨,湿透了黄梅的季节。

注释:

  • 纫兰:用兰草编织而成的佩饰,古代人常用兰草象征高洁。
  • 剖竹分符:剖开竹子制作分符,分符是一种信物,象征友谊的传递。
  • 彷佛三生小杜:指杜甫,三生指的是三世的轮回,意思是才华横溢。
  • 置酒昔登岘首:昔日曾在岘山上一同饮酒。
  • 匡庐:指庐山,诗人此时面向庐山作诗。
  • 青衫:指穿着青色衣衫的文人,常代表隐士或文人雅士。
  • 黄梅细雨:黄梅季节的细雨,象征春末夏初的雨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朴(约1226-1306),元代杰出的杂剧作家和诗人。他擅长描写山水和友谊,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送别友人刘牧之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惜别之情。诗中通过回忆往昔的相聚与对比,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篇以“我自纫兰为佩,君方剖竹分符”引入,既显示出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又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义。诗中“才情风调有谁如”一语,生动地传达了对友人卓越才华的赞赏及羡慕之情。而“彷佛三生小杜”则透出一种对友人才能的高度认可,将刘牧之与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杜甫相提并论,显得更加真诚和感人。

在回忆往昔共饮的情景时,诗人用“置酒昔登岘首”勾起了那份共度的美好时光,尽管今时不同往日,诗人仍然对昔日的相聚怀有深切的怀念。最后两句“青衫恨不到西湖,共湿黄梅细雨”,则是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无奈与惆怅,细雨和黄梅的相互交融,恰如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思考和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送别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自纫兰为佩”:我用兰草编织成佩饰,象征纯洁的情感。
  2. “君方剖竹分符”:你正在剖开竹子,制作信物,代表着我们的友谊。
  3. “才情风调有谁如”:你的才华和风度无人可比,表达对友人的赞美。
  4. “彷佛三生小杜”:你仿佛是前世的杜甫,形容友人极高的才情。
  5. “置酒昔登岘首”:回忆曾在岘山共饮美酒的情景。
  6. “题诗今对匡庐”:如今在庐山作诗,感叹时光流逝。
  7. “青衫恨不到西湖”:我穿着青衫,却无法前往西湖,表达了惜别的感伤。
  8. “共湿黄梅细雨”:共享细雨中的黄梅,象征着共度的美好时光和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的才华比作杜甫,突出其卓越。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情感对比:通过对往昔的美好回忆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情感的深邃。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对友人刘牧之的送别,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分离的无奈,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离别时的伤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友谊和纯真。
  • :代表坚韧与友谊的信物。
  • 岘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过往。
  • 匡庐:体现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 青衫:象征文人风度与身份。
  • 细雨:象征柔情与离愁,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自纫兰为佩”中的“兰”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财富
    • C. 权力
    • D. 名声
  2. “君方剖竹分符”中的“分符”指的是什么?

    • A. 书信
    • B. 信物
    • C. 诗篇
    • D. 酒杯
  3. 诗中提到的“青衫”主要象征什么?

    • A. 隐士身份
    • B. 戏剧角色
    • C. 商人形象
    • D. 农民生活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白朴《西江月》 vs 李白《送友人》
    •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惜别,白朴更侧重于回忆与怀念,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白朴的细腻与李白的奔放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风格的送别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白朴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楼居狂吟 灵山观金灯 连雪五日有无尽观 离怨 乐府四首 乐府四首 乐府四首 乐府四首 哭赵信庵 哭赵信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爪字旁的字 奸违 包含旛的词语有哪些 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嘻皮涎脸 元思 支字旁的字 包含毙的成语 物极则反 同字框的字 龙字旁的字 饥冻交切 危言正色 一板三眼 角字旁的字 推贤任人 赀户 合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