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梁仲文行卷

《梁仲文行卷》

时间: 2025-05-07 23:07:17

诗句

青青江上柳,远行曾送君。

自从君归来,几见柳条春。

行役如昨日,行卷展犹新。

如何卷中字,半是古时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7:17

原文展示:

青青江上柳,远行曾送君。
自从君归来,几见柳条春。
行役如昨日,行卷展犹新。
如何卷中字,半是古时人。

白话文翻译:

青翠的柳树在江边摇曳,上次远行时曾送别你。自从你归来后,几次见到柳条又春意盎然。行军的时光仿佛就像昨天,手中的行卷依旧崭新。可为何卷中的字,半是古人的字迹呢?

注释:

  • 青青:形容柳树的颜色,青翠欲滴。
  • 江上柳:指的是江边的柳树,象征离别和思念。
  • 远行:指长途旅行或征途,表现出对朋友的思念。
  • :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代朋友。
  • 柳条春:春天柳树的新芽,象征生机与希望。
  • 行役:指出征、行军,表现出作者的经历。
  • 行卷:手中的卷轴,记录着经历和思绪。
  • 古时人:古代的人的字迹,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直接典故,但柳树常常在古诗词中象征离别与思念,常见于送别诗中。诗中提到的“古时人”则可能暗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时间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闻,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送别友人或出征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梁仲文行卷》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悠远的诗作。诗的开头以“青青江上柳”引入,柳树的描写不仅营造了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作者对送别情景的追忆。接着,诗人回忆起远行时的送别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柳条的春意依旧,仿佛在诉说着永恒的思念。

“行役如昨日”,一句中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鲜活,作者似乎在感叹,虽然经历了许多,但往昔的记忆依然清晰。结尾一句“如何卷中字,半是古时人”,则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古人的字迹在卷中闪烁,仿佛时间交错,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气韵悠长,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的敏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江边柳树的生机,暗示了离别的情境。
    • 第二联通过回忆,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与感慨。
    • 第三联则通过“行役”对比,表现时间的变迁与记忆的延续。
    • 最后一联以古字收尾,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与思念相联系,暗示情感的深远。
    • 对仗:上下联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又细腻。

意象分析:

  • :象征送别与思念,常出现于古代诗词中。
  • :象征流逝的时间与生命的旅程。
  • 行卷:代表经历与记忆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青江上柳”主要描绘了什么意象?

    • A. 春天的生机
    • B. 离别的情景
    • C. 友人的归来
    • D. 诗人的思考
  2. “行役如昨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望
    • C. 对友人的思念
    • D.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中“古时人”指代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友人
    • C. 古代人
    • D. 诗人的老师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梁仲文行卷》均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送别时的愁绪,而后者则对时间流逝有更深的感悟。两者在意象上都使用了自然景物来映衬情感,但表现手法和情感深度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概论》
  • 《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访僧支提寺 春晓东郊送客 示小厮二首 其二 秋思 休日有感 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 拜张忠定公祠二十韵 夜闻雨声 社酒 幽居初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问牛及马 拳头产品 毛字旁的字 验血 口出大言 挥袂生风 包含巨的词语有哪些 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成败利钝 旧燕归巢 冒死 敲掉 大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肥结尾的成语 广字头的字 从头做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