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5:04
和梅君遇退閒
牟巘 〔宋代〕
鞅掌徒劳耳,人皆羡子閒。
惟甘寄市隐,勿苦忆家山。
街鼓晨眠稳,丹田夜气还。
萧然无一事,意已出区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诗中提到,虽然世人都羡慕你那种清闲的生活,但我甘愿隐居市井,不必苦于思念家乡。清晨的鼓声让我安稳入睡,夜晚的气息让我恢复宁静。心中自得其乐,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烦恼。
牟巘,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职于朝廷,性格洒脱,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和梅君遇退閒》创作于诗人与友人梅君相聚之时,恰逢生活的闲适阶段,诗人借此机会抒发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逃避世俗纷扰的心态。
这首诗通过对闲适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首句“鞅掌徒劳耳”,直接表明了对繁忙生活的拒绝,表面上看似在谈论工作,实际上暗含对世俗追求的讽刺。接下来的“人皆羡子閒”则引出了对他人的羡慕之情,反映出社会对清闲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此情境中选择“寄市隐”,意味着他宁愿在市井中隐居,远离家乡的牵挂,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后面几句通过描绘清晨鼓声和夜晚气息的安宁,进一步渲染了闲适的氛围。“街鼓晨眠稳,丹田夜气还”展现了日常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享受。最后一句“意已出区寰”,更是强调了诗人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仿佛已然超越了世俗的界限,达到了一个宁静而自在的境界。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思考,阐明了在繁忙喧嚣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清闲是多么的重要,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中“鞅掌徒劳耳”的意思是:
A. 工作繁忙
B. 徒劳无益
C. 安静生活
诗人选择隐居于市井的原因是:
A. 想念家乡
B. 渴望清闲
C. 追求名利
“街鼓晨眠稳”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安宁与舒适
B. 忙碌与疲惫
C. 迷茫与无助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