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7:37
料峭馀寒欺袖薄,
越绮吴绵,未许轻抛却。
芳信难凭花又落,
五湖空负鸥波约。
欲借香醪酬寂寞,
悄转银荷,背影成孤酌。
隔院筝声停更作,无端消尽闲哀乐。
春寒仍在,轻薄的衣袖似乎被寒气侵袭,
装饰华美的绸缎和袍子,不能随意抛弃。
花信难以寄托,花已凋零,
五湖也空虚,鸥鸟与我失去了约定。
想借着香醪来解寂寞,
悄悄转身,银白的荷叶映出我孤独的身影。
隔院的筝声停止了,
无缘无故地消散了这份闲适的哀乐。
丁宁,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绘生活中的细微感受,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寒意尚存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寒中的孤独感,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失落。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寒未除的时节,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开篇以“料峭馀寒欺袖薄”描绘了春寒的微妙感觉,接着以“越绮吴绵,未许轻抛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不舍。接下来的“芳信难凭花又落”则揭示了春天的短暂与无常,花信虽美,却难以持久。
诗人在孤独中渴望借酒消愁,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反思。尤其是“悄转银荷,背影成孤酌”,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孤独感愈发加深。最后,隔院的筝声停下,仿佛是生活的乐章戛然而止,留下的是无尽的空虚与哀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春季的寒冷与内心的寂寞相结合,给读者带来深深的共鸣。
整首诗以春寒中的孤独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表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中提到“越绮吴绵”分别指什么?
A. 华丽的衣物
B. 自然景物
C. 美酒
D. 白雪
“芳信难凭花又落”中“芳信”指的是什么?
A. 花香
B. 花的消息
C. 芳香的酒
D. 春天的信号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绝望
D. 愤怒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丁宁的诗更强调对春寒的细腻感受和孤独的情感,而李白则在酒中寻求欢愉和放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