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2:06
踏莎行·萼破前村
萼破前村,枝横江路。
铁心应也频凝伫。
怕愁惟恐不禁愁,
宁教雪月相分付。
不测春来,难追香去。
无人知我心先误。
多情总道是东君,
东君也有无情处。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愁苦。前村的花朵已经凋零,枝条横跨在江路上,仿佛在向我诉说。面对这种情景,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重,常常停留在这里不愿离去。虽然我担心愁绪无法自禁,但我宁愿将这些忧愁倾诉给雪和明月。春天的到来是意外的,难以追寻那逝去的花香。没有人能够理解我的心中早已错失的情感。多情的人总是认为是春天的东君在引导情感,然而东君也有无情的时候。
“东君”是一个古代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春天,通常被视为万物复苏的引导者。在诗词中,东君有时也被描绘成无情的角色,反映出春天带来的变化并不总是喜悦。
本词的作者不详,属于宋代词作,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在此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风格多样,情感丰富。
这首词可能是写于春天,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春天的到来既带来了生机,也引发了作者内心的愁苦,这种矛盾情感在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春天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前村的花朵凋零,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的失去。诗人在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象时,内心却无法自拔,沉浸在忧愁之中。词中将自然与情感相结合,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情感与现实之间的深刻联系。
“宁教雪月相分付”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倾诉对象的渴望,尽管心中有愁,也希望将这些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寻找一种抒发的出口。而“无人知我心先误”则揭示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尽管周围的春意盎然,内心的纠结却无人理解。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思考,对失去的惋惜,以及对春天的复杂感情,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
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情感的复杂。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失去的惋惜和对情感孤独的感慨,展现出深厚的哲理思考。
“萼破前村”中的“萼”指什么?
A. 花瓣
B. 花萼
C. 叶子
D. 枝条
词中“东君”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风
B. 秋天的雨
C. 冬天的雪
D. 夏天的阳光
“无人知我心先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无奈
C. 忧愁与期待
D. 愤怒与不满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与本词同样描写春天的美丽,但表现出的情感却更加激昂,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软,使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