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1:33
我有大经卷,量等三千界。
亲付最明殿,祝寿如沧海。
但愿得此经,当下明此心。
的知胡达磨,元不在少林。
我手中有一本大经书,内容广博如同三千世界。
我将这部经书亲自交给最明寺殿,祝愿它的法力如同沧海般长久。
只希望能通过这部经书,立刻领悟到自己的内心。
其实,真正的智慧与达摩并不局限于少林寺。
释普宁,宋代高僧,曾在多个寺院讲经说法,以弘扬佛法为己任。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佛教法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人心的洞察。
此诗写于释普宁为最明寺殿送经之际,表露出对佛教经典的崇敬和对信仰的坚定。他希望通过这部经典,能够帮助更多人理解内心的真理。
这首诗展现了释普宁对佛教经典的深刻认知和对传播佛法的执着追求。开篇即以“我有大经卷”引入,表明其拥有的经典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智慧的结晶。接着,诗人以“量等三千界”形容经卷的博大,暗示其教义的广泛适用性,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亲付最明殿”显示了诗人与寺庙之间的亲密关系,象征着将智慧的火炬传递给后人。接下来“祝寿如沧海”表达了对法力永恒的期许,沧海的形象不仅是一种壮阔的自然景象,更是时间的象征,寓意着希望这部经书能够在岁月中长久流传。
最后两句则是诗歌的高潮,诗人表达了对内心觉悟的渴望,并指出真正的智慧并不局限于少林的教义,而是要在心中找到。整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简练的语言,清晰地传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即内心的领悟比外在的形式更为重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经典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内心的觉悟和智慧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传播佛法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少林寺的赞美
B. 对佛教经典的理解与传播
C. 对自然的描写
“祝寿如沧海”中的“沧海”象征什么?
A. 短暂
B. 永恒
C. 渺小
诗中提到的“胡达磨”是谁?
A. 一个地方
B. 佛教的开创者
C. 一个历史人物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