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1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1:46
入山出山,何异何别。六年所成,一时漏泄。那堪满口嚼冰雪。
上山和下山,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经过六年的努力,成果却在一瞬间被泄露。真让人无法忍受,满口都是冰雪的滋味。
释普宁是宋代的一位高僧,精通佛教哲理,诗歌作品常常蕴含禅意,反映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风格简洁明了,常以小见大,富有哲理性。
该诗创作于普宁的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六年的努力与一时的失误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出山相赞》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的“入山出山”象征了人生的探索过程,无论是追求知识、修行还是生活的经历,似乎都在强调一种无常和变化的现实。六年的努力在一瞬间的失落中被打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无力。这种情感在“满口嚼冰雪”这一句中得到了升华,冰雪象征着寒冷与痛苦,似乎在暗示着失去成果后心灵的寒意。整首诗让人深刻反思时间与努力之间的关系,最终让人意识到人生的艰难和无常。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努力与结果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苦涩,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正视可能的失落。
诗中提到的“六年”代表什么?
A. 时间的消逝
B. 努力的成果
C. 生命的短暂
D. 所有选项均可
“满口嚼冰雪”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寒冷与痛苦
C. 成功
D. 失落
作者释普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
B. 隐居于山林之中
C. 参与朝廷事务
D. 旅行四方
答案:1-D,2-B,3-B。
可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强调的是豪情与纵情,而释普宁则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